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盛雷鸣:让法治精神深入社会的各方面
作者:张瑾
法治建设的骨架已搭建完成,但如何让法治精神深入到社会肌体的每一根毛细血管,如何让法治建设呼应时代的变革与召唤,是摆在每一位法律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020年,中国律师人数首度突破50万大关。

在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律师职业的角色在转换,业务范围在拓展,管理体制在变革,市场蛋糕在扩大。当“法治中国”被逐步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代就这样激荡出一首进行曲,鼓舞着前行者们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在外界看来,盛雷鸣是律师界的一位“多面大咖”。他曾是专注民商法教学与研究的大学教师,后转身成为著名的商事争议解决律师;他是擅于化解疑难复杂纠纷的仲裁员,也是“金点子”频出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企业智囊、独立董事……深耕多领域所取得的出色成绩着实亮眼。但盛雷鸣自己却说,其实无论在哪个领域,他近30年所坚守的是同一份责任与使命。

唯不忘初心,方不畏将来。

数十年的积淀之后,这位律界精英的多重身份之下究竟潜藏着怎样的实干底色与财富态度?时代前进的变革之中,如何将法治建设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相融合?百舸争流之下,中国律师行业的责任与未来又将如何延续?以下为访谈实录。

让专业与法律为商业之路保驾护航

《理财周刊》:您作为著名的商事争议解决律师与仲裁员,曾代理和审理了大量重大、疑难、前沿的商事纠纷案件,透过这些案件的争议表象,您觉得是否有什么共性的问题能给予读者借鉴和启发?

盛雷鸣:近几年来,无论是诉讼还是仲裁案件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当然值得鼓励,但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能够避免争议的发生。对此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首先,大概是因为现在节奏太快了,我经常感觉到那种浮躁、赚快钱、赚大钱的欲望弥漫在案卷的字里行间。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恐怕和做人一样,行稳才能致远。克服不当欲望并非是在挑战人性,而是尊重客观规律;其次,积极进取不等于盲动冒进,在没有做到审慎注意、没有做好风险防控的情况下,不上当不亏损就已是万幸,更遑论超额收益了;最后,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能力和认知范围以外的财富,准确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否则,财富就像你双手捧起的水,看似晶莹剔透,但最终都会从你的指缝中流走。

坦率地说,在做一些仲裁案件的裁决时我是很纠结的,这倒不是因为案件在法律上存在争议,而是那一支笔落下去,也许对某些个体来说,可能就是一生的代价。有句话叫“情有可原,法无可恕”,所以,希望大家在做商业抉择的时候都能尊重专业,敬畏法律,让专业与法律为商业之路保驾护航。

将财富用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地方

《理财周刊》:据说您青少年时期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极为贫穷艰苦的生活,这段经历对您之后对待事业、生活以及财富的态度有什么影响?

盛雷鸣:这个问题让我的思绪又回到40年前的乡村田野。我从小在上海奉贤农村长大,读初中之前村里还没有实行包产到户,全家生活都要靠父母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由于家里除父母外,还有3个子女2位老人,吃饭人口多但劳动力少,家庭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贫困而艰苦的。我和姐姐哥哥每天都帮父母下地干活,那种烈日里因为俯身后背被阳光炙烤的感觉多年后依然清晰,但即使如此,到了年终分配全家倒欠生产队工分的情况还是年年发生。每年的大年二十九,父母都是从生产队拿了一张年终工分欠条回家后躲进房间轻啜,以至于除夕夜的烟火也不能带来特别的欢欣。

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会受成长经历的影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生活境遇,我很小就知道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刻苦和勤勉,对我而言并非可有可无的品质,而是维持生活的必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有些价值观可以说是历久弥新,正直、勤奋、善良、坚韧,无论走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抑或走在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坐标。

至于对待财富的态度,由于青少年时期的艰苦,让我在对事认真的同时对物也特别珍惜。随着生活境遇的不断改善,我也时常提醒自己,珍惜而不吝啬,善用而不铺张,把钱花在刀刃上,把财富用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地方,这既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多年来自己财富观的真实写照。

《理财周刊》:您是上海本地人,从事专职律师工作后,您为上海世博会、上海迪士尼、上海中心大厦、国家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一路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您对上海的城市气质和经济发展有什么直观感受?

盛雷鸣: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我想说,这座城市是奋斗者的乐土。这片土地公平对待每一位在此倾注汗水和努力的劳动者和创业者,无论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只要做到诚实守信、踏实勤勉、开拓创新,你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收获甘甜的成果。务实精致,海纳百川,多元包容,这些都是上海的气韵所在,这样的城市必定具有开拓精神、也必定有着璀璨的未来。

于我个人而言,少年时在田野劳作时的汗水,华政求学时在校园漫步留下的足印,从事法律工作后在讲坛、在法庭、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那奋斗的身影,都是我生命历程在这座城市烙下的印记。我感恩这片土地,同时也努力用自己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回报这座了不起的城市。

我不是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人,但我非常喜欢《上海,我的爱》这首歌,里面的几句歌词能代表我对这座城市的情感:大奔大流的大江水,洗不去你的风尘;大起大落的大海潮,卷不走你的纯真。上海我的爱,把一个东方不败的偶像伫立在圆梦时分;上海我的爱,用一阵从未停顿的心跳召唤爱你的我们。

促法治精神深入社会肌体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理财周刊》:您如何看待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盛雷鸣: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如果脱离法治保障,社会还能和谐稳定,经济还能健康发展。我个人的感觉是,目前法治建设的骨架都已经搭建完成,但如何让法治精神深入到社会肌体的每一根毛细血管,如何让法治建设呼应时代的变革与召唤,是摆在每一位法律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当然,法治进步并不仅仅只是法律人的使命,这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共同愿景和奋斗目标。要让对法律的恪守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要让对法律的信仰融入每个人的血液,法治建设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理财周刊》:您是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还曾经担任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您觉得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律师行业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盛雷鸣:法治建设离不开法律人,而律师正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保障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是律师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事实上,律师也的确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里我想要特别强调两个问题:第一,律师发挥的重要作用整体上仍然被社会所低估,不少社会公众对于律师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帮人打官司”的层面上,殊不知,在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促进高质量立法、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司法公正、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等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律师群体都发挥着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对于律师这个行业,人们经常把目光聚焦在占比极少的头部律所和明星律师上,他们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但我们必须看到,行业中的绝大部分律师来自中小律师事务所,他们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和乡村的田间地头,把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给普通百姓带去法律知识与服务,他们帮基层群众化解矛盾与纠纷,他们为弱势群体带去慰藉与希望,为无数家庭送来和谐与幸福。他们为社会和谐、人心思安作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理财周刊》:我们欣喜地看到,2020年中国律师人数首度突破了50万大关,但这一数字距司法部提出的2022年全国律师从业人数突破60万人的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您如何看待行业未来的人才供给与需求?

盛雷鸣:律师行业的主管部门提出这一目标数据是经过严谨分析和科学论证的。

律师人才的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直接相关,当社会和经济建设不断进步、人们的法治观念不断提升,法律服务的需求量也就变得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律师队伍有相匹配的规模。从律师人才供应上来看,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每年培养的法律专业人才数量是充分的,但也应该看到,在涉外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业法律人才还有明显缺口。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和行业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我相信,在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在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律师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大众对律师作用的认识也一定会更加充分!

记者手札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律师们常常需要保持严谨独立的思考,不偏信、不盲从,理性得近乎让人们觉得这是一个没有“情感”的职业群体。但在盛雷鸣身上,“不偏不倚的客观理性”与“将心比心的细腻感性”、“缜密专业的深度思考”与“风趣幽默的妙语连珠”,就像他多面的身份一样展现出和谐的统一。

在此次交流中,笔者得以进一步理解盛雷鸣的执业价值观——律师是法律人,法律人这个称谓代表着一种直视事物本质与时代变革的思考、一种恪守底线与维护正义的精神、一种保障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稳定的担当,以及将法治精神普及至市井人心、深入至社会肌体每一根“毛细血管”的愿景。

面对如何借助法律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促进高质量立法、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司法公正,以及如何正确认知和创造财富的这一系列人生问答,盛雷鸣秉持的是行稳致远、刻苦务实的自我驱动,坚守的是正直、勤奋、善良、坚韧的人生坐标。

正如盛雷鸣所言,上海是奋斗者的乐土,这座城市公平地对待着每一个在此倾注汗水和努力的劳动者和创业者。中国正在着力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辛勤耕耘的法律人正大有可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法治建设之路如此,圆梦与创富之路或亦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