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红利主题投资成为一大热点,分红水平高且稳定的资产受到青睐。与此同时,今年已有越来越多的ETF进行了分红。截至目前,共有24只ETF产品进行了30次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超55亿元,受到了市场广泛的关注。
那么ETF是怎么分红的,跟普通基金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些问题来一一作出解答。
ETF也可分红
8月初,红利国企ETF(510720)发布第四次分红公告,本次分红方案为0.039元/10份基金份额。权益登记日为8月12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8月16日。与市场上大多数红利产品有所不同的是,红利国企ETF(510720)的最大特色是“可月月分红”,在符合基金分红条件下可安排收益分配,每年最多分红12次。
自2024年5月15日上市后至今,红利国企ETF连续4个月分红。前3次分别是在5月、6月和7月,分红方案为0.031元/10份基金份额、0.041元/10份基金份额、0.041元/10份基金份额。日前该基金又公告了第四次分红,本次分红方案为0.039元/10份基金份额。
其实,并非红利国企ETF一只基金分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场共成立了960只ETF,其中有58只ETF分过红。在分过红的ETF中,过去3年每年均有分红的ETF共有9只,红利类型ETF比重最多,共有4只。其中中证红利ETF(515080.SH)分红次数最多,年均2次。
当然,ETF分红后,每份基金份额的实际价值相应会减少,这是因为需要从基金净值中扣除减少的部分,这个过程就称为“除息”。因此,基金在除息日当天的基金净值将会减去每份基金份额的分红金额。
由此可见,ETF分红后,投资者的总资产不会变多,也不会变少。因为对于基金产品来说,用于分红的钱来自基金的可分配利润,是基金资产的一部分。
为何能够分红?
红利ETF为何能够做到持续分红,而且有少数红利ETF还能够实现每年多次分红?
基金分红是将基金资产的一部分以现金或折算成基金份额的方式派发给投资者。在满足基金合同中的分红条件下,红利ETF产品就可以进行分红。红利ETF分红前提与普通场外基金相比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ETF的收益分配不需以弥补浮动亏损为前提,而且收益分配后有可能使除息后的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也就是说,即使ETF净值有所浮亏,但只要其跑赢基准指数,实现了“超额收益”,同时满足基金合同相关条款,就可以考虑进行分红。
红利ETF产品的分红来源是什么?据了解,红利ETF用来分红的“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标的指数成分股的分红。部分指数的分红水平较高,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截至目前,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达5.6%左右。
当然,ETF的首要目标是紧密跟踪指数,但ETF是可以收到指数成分股分红的,对于收到的这些分红金额,ETF可以通过产品分红发放给投资者。比如,红利国企ETF每月均会进行月度评估,决定是否将一部分基金的超额收益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者。
那么,多次分红的原理是什么?还是以红利国企ETF为例,从机制上看,该ETF有望多次分红的原理来自标的指数上证国企红利在编制策略上对高股息行业的有效覆盖,使得指数拥有较高且持续稳定的股息率,以及在二级市场上较好的表现。
从行业分布角度看,上证国企红利指数成分股所占行业中煤炭、银行、交通运输等低估值、高股息行业占比最高,权重占比分别达到了28.5%、27.6%、16.1%,并且以央国企居多。事实上,央国企是A股市场的分红主力。正因为聚焦高股息的央国企板块,所以上证国企红利指数过去几年股息率亮眼,而且持续性较好。
配置价值凸显
作为被不少投资者视为“避风港”的资产和优质资产配置首选,红利类ETF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认可。
截至目前,上证国企红利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达5.40%左右,超过红利指数、红利低波、红利低波100、中证红利、深证红利等主流红利指数,同时也远超沪深300、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其良好的表现,让投资者看到了红利ETF的投资潜力。
那么,红利ETF未来是否还具有配置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宏观利率环境仍然有利于红利风格。当前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市场有利,同时在宏观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流动性环境较为宽松,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红利风格。
与此同时,政策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分红。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这也使得红利ETF有望获得稳定的分红,来进一步回报投资者。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伴随经济增速中枢的下移,红利回报的确定性优势进一步凸显,相对低波动、低回撤的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望为投资提供比较合理的风险收益比。因此,红利ETF的价值正逐步显现出来,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