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投资配置,适度依靠“啃老”
作者:钱朵朵
年轻人“啃老”现象总能激起社会的广泛热议。近期,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点:有条件年轻人可以适度地“啃老”,但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全依赖,而是指年轻人在探索人生道路的关键阶段,合理利用父母提供的支持与帮助。同时,父母也应灵活调整家庭财务规划,为孩子创造更多元的发展选择和更坚实的后盾。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尽管每位父母都怀揣着为孩子铺设一条无忧无虑、平坦顺遂人生道路的深切愿望,但他们也深知,人生之路绝非坦途,逆境与挑战才是生活常态。

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作为普通人,即便身为父母,也难以仅凭一己之力改变客观环境。但父母能做的,是更加专注于家庭及孩子的长远规划,为此储备资金,确保孩子未来拥有更多选择和更坚实的底气。这正是纪先生一家目前所能且需要努力的方向。

家庭资产殷实,规划需长远

从资产状况的角度来审视,纪先生一家的经济状况无疑是十分稳健且令人羡慕的。根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教育报告》显示,家庭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的“富裕家庭”在中国已经突破了514万户大关。而纪先生一家,凭借着高达1171万元的净资产,不仅轻松跨越了这一门槛,更是稳稳地跻身中国“高净值家庭”的行列之中。这样的经济实力,无疑为纪先生一家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后盾,使得他们在面对短期的家庭财务问题时,无需过分焦虑或担忧。

然而,即便是拥有如此殷实的家底,在孩子是否应该继续深造这一问题上,我们建议纪先生一家还是要慎重考量。因为其儿子学的是环保专业,属于一个门槛较高且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往往要求从业者具备硕士甚至更高的学历背景。然而,从纪先生的儿子之前的学习轨迹和选择来看,他似乎并未表现出要继续读研的意愿。这可能意味着,他对纯学术道路的兴趣并不浓厚,或者更倾向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纪先生一家盲目投入大量资金去支持孩子深造,最终却未能如愿找到理想的工作,可能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因此,建议纪先生鼓励儿子可以更多地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去寻找那些既能满足个人兴趣又能找到就业机会的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进修和求职。毕竟,纪先生一家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持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无需为了高薪而勉强自己进入不喜欢的行业,这样的选择无疑更加符合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幸福感。

此外,如果孩子暂时未能找到工作,也不打算出国深造,那么建议孩子可以考虑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缴纳社保。这样既能保障孩子的基本权益,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又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房产出租策略需优化,无需着急出售

纪先生名下拥有一套老公房,目前正以每月3600元的价格出租。诚然,出售房产可以迅速获得一笔可观的资金,但鉴于目前的二手房行情,出售房产可能面临价格折让的问题,导致实际卖价低于预期。同时,考虑到这套房子未来还存在拆迁的可能性,那样的话,纪先生家有可能获得一笔丰厚的补偿。因此,保留并优化这套房产可能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参考2024年上海租金收益率水平,以发现纪先生家的老公房的租金水平略偏低,这意味着这套老公房的租金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纪先生家的老公房虽然位置不错,但或因为年代久远、设施陈旧,导致租金水平受限。因此,可以对这套房产进行适当的装修改造,通过更新老旧设施、提升居住舒适度,使其更符合现代租客的需求,从而提升租金。

装修改造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从长远来看,这笔投资是值得的。一方面,通过装修改造提升租金水平,可以增加家庭租金收入,带来更为稳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纪先生家的房产价值也有望随之提升。

理财手段需调整,为孩子保驾护航

纪先生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需要作一些调整和优化。首先,建议将现有的60万元股票投资转向高股息股票,比如银行股,当前这类股票的股息率超过4.5%60万元的投资每年可以带来约2.7万元的股息收入。

鉴于纪先生家庭每月拥有2万元的稳定收入,且月支出相对较低,仅为8000元,因此,目前40万元的货币基金投资显得不够高效。货币基金虽然安全,但收益率较低,更适合用于管理应急资金。根据纪先生家庭的情况,保留10万元作为应急准备金就够了,剩余的30万元可以考虑投入风险稍高但收益也更高的权益类投资,比如沪深300ETF或中证A500ETF等。尽管这类投资存在风险,但从长期来看,沪深300指数的平均收益率约为7%,因此30万元的投资每年平均可以产生约2.1万元的收益。需要注意,这里的收益是长期投资的平均值,并不保证每年都能达到这一水平。

另外,150万元定期存款到期后,建议保留50万元作为存款应对流动资金需求,剩余100万元购买不同封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在保持资金灵活性的同时追求更高收益。加上原有投资,纪先生家庭在银行理财上的总投资将达到150万元。定期存款利率约为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约为2.5%,这两项投资每年可带来约3.5万元被动收入。

经过这样的调整,在不考虑房租上涨的情况下,纪先生家庭每年可以从投资中获得约12.55万元的收益,足以支持儿子过上普通而舒适的生活。此外,纪先生一家每月还有1.2万元的结余,为了给儿子的未来储备更多资金,可以考虑从中拿出6000元定投风险较高的权益类产品,如创业板ETF等。剩余的6000元,拿出2300元为孩子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其余的可以继续存放在货币基金中。等货币基金积累到一定金额后,可再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纪先生一家或许是梁永安教授所说的有条件的家庭,在特定条件下,适度“啃老”并非不可取,而是家庭共同面对挑战、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