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科技是市场的绝对主角。年初至今(截至2月18日),表现最好的概念板块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人形机器人、大数据等,几乎都与科技相关。其中Deepseek概念股年初以来涨幅达60.1%、人形机器人股年初以来涨幅21.2%。
市场上表现最好的一些基金,也几乎都是科技方向基金。比如鹏华碳中和、永赢先进智造、前海开源盛鑫,都重仓了人形机器人板块,其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50.04%、47.55%、38.4%。未来,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电动车可能是科技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板块。
人形机器人
在宇树的人形机器人上了春晚节目后,机器人备受市场关注。
今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有券商表示,特斯拉机器人产品迭代迅速,有望给全球机器人市场带来“鲶鱼效应”,激发人形机器人玩家的活力。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的前提下,叠加大厂入局、技术迭代、政策催化的加持,人形机器人发展有望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就在几周前,特斯拉第四季度业绩公布后,马斯克再次提及机器人,他表示特斯拉的机器人业务未来可能超过汽车。Optimus人形机器人有更多的用途,可以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因此制造起来比汽车要复杂得多。
今年1月,黄仁勋也曾预告英伟达在通用人形机器人上的布局,今年上半年预计将推出Jetson Thor,这是新一代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紧凑型计算机。
人形机器人全球的产业链都在蓄势待发。而作为制造大国,我国已经有非常多的零部件公司正在切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目前,中国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优势,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
与此相对应,人形机器人相关基金目前有以下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指数产品。市场上有一些机器人ETF,主要跟踪的是中证机器人指数。
另一种选择是主动选股基金。重仓机器人概念股的基金,数量并不多,相对稀缺,比如鹏华碳中和主题、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前海开源盛鑫A,前海开源嘉鑫A等。截至2024年四季报,这些基金都重仓了机器人板块。
人工智能
与此同时,DeepSeek掀起了巨大的人工智能浪潮,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投资机会。今年以来(截至2月17日),人工智能相关的10余只ETF整体上涨。比如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涨幅15.36%、中证人工智能(易方达)涨幅14.54%。
春节假期中,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推出仅几天,就占据全球应用商店下载榜首位。DeepSeek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原先美国在大模型方面的绝对领先地位,甚至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于国内科技股的价值重估。
目前来看,由于人工智能产业链非常庞大,投资人工智能,通过ETF是最简单的方式。
市场上目前有3个人工智能指数。
一是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目前跟踪这个指数的ETF仅1只。这只ETF涨跌停板是20%。该指数的行业布局中,硬件(存算和网络设备)占到43.89%,软件(数据和软件服务)占到31.24%,应用占到24.87%。基本覆盖了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
二是中证人工智能指数。前两年发行的人工智能ETF、场外指数基金,都是跟踪这个指数的,数量比较多。
三是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这也是一个比较新的指数,目前有4只ETF,涨跌停板同样是20%。
这3个AI指数成立时间不同,不过相比之下,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弹性是3个指数中比较高的。AI行情始于2023年,在2023—2024这两年间,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47.83%、38.44%,是3个指数中表现最好的。
另外,3个指数的编制方法略有差异。首先是成分股数量不同。创业板人工智能成分股数量是50只,中证AI也是50只,科创人工智能为30只。
其次,在加权方式上,创业板人工智能特别一些。其更聚焦以AI为主业的公司,对于应用领域的个股,权重上限设置为2%,而科创AI及中证AI无此安排。如此设置权重,主要是考虑到国内场景应用领域个股尽管涉及AI,但很多公司业务种类比较多元,与AI行情的相关性通常较低。
电动车的智能化
在科技主线中,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动汽车。电动车实际上是人工智能含量非常高的领域,甚至可以说和AI技术之间是深度交融的。未来智能化、自动驾驶、车联网的交互场景,都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
与此同时,电动车产业链和机器人重合度也非常高。电动车、AI、机器人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
“木头姐”(Cathie Wood)在今年最新的“BIGIDEAS2025”报告里提到,2025年将是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一年”。她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迅速增长,到2030年可能达到8万亿~10万亿美元规模。她也一如既往地看好特斯拉,认为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出Robotaxi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电动车领域有很多投资标的,包括新能源车相关的基金、指数基金、港股基金等。目前电动车产业链,A股和港股在布局上有一定的互补,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市场。
A股目前云集了产业链中制造的重要环节,比如宁德时代现在是全球电池龙头,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近四成。港股中有多家智能车新势力,比如如比亚迪、小米、理想、吉利。
智能化、网联化是电动车发展的大方向,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智能化可以说是电动车竞争下半场的核心要素。同时,随着新一轮技术创新的爆发,大模型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另外,2025年可能是L3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节点。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智能驾驶平权,将反过来推动产业拐点的加速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