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据新华社2月17日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上午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座谈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正非、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仁荣、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等6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先后发言,就新形势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两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均在民企信心阶段性走弱之际召开,为民企发展注入“强心剂”。
2018年,在“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持续凸显。11月,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驳斥了“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错误论调,极大鼓舞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而2024年下半年以来,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困难,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再次转负,企业家信心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再次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等表述提振士气、振奋人心,极大鼓舞了广大民营企业家。
虽然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暂时的问题,但也在拼搏前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以及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此外,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企的研发费用总额达到1.39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同口径研发费用近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79%,较全国研发投入近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8.85个百分点。
2025年以来,阿里巴巴发布Qwen2.5Max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宇树机器人亮相春晚、比亚迪以高阶智驾覆盖全系主流车型等,更是彰显了民营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蓬勃的创新活力。
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接受央视专访,强调对民营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将精准施策助企纾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国家将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坚决打击抹黑诋毁企业形象声誉、炮制散布虚假不实信息等涉企网络行为。同时,郑备表示,现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非常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可以大显身手,也正当其时。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提升至92%以上。郑备还指出,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非禁即入”要求,细化举措,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
科技行业成主角
值得注意的事,在此次座谈会上,来自科技行业的企业家成为主角。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所在企业总市值约11.54万亿元。其中,巨无霸企业有腾讯、阿里、宁德时代、美团、小米;新科技或新型独角兽中则有韦尔股份、奇安信、Deepseek和宇树集团;关系国计民生的有新希望、中国飞鹤、正泰集团等。
对此,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这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核心价值。科技创新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正为民营企业开辟广阔市场空间。
朱克力认为,科技创新促进企业产业升级,推动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此外,科技创新优化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为企业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本次会议彰显了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出席座谈会的企业科技“浓度”较高也体现了当前的产业导向,预计民营企业未来在科技创新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民营经济一方面有助于激励创新,尤其是AI领域的技术突破将使得我国在本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建立优势,有利于中美博弈;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对就业贡献较大,积极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国盛证券表示,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再度召开,无疑释放了稳民营经济的政策强音,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从“安心谋发展”到“大显身手”,未来“AI+机器人+新能源+农业”将是重中之重。
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有两位年轻企业家尤其引人注目。他们分别是宇树科技王兴兴和DeepSeek梁文锋,均来自杭州。
近期,杭州“六小龙”备受瞩目,由云深处、宇树科技、深度求索、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组成的“杭州六小龙”,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彰显出杭州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顺应AI趋势、引领潮头的强劲态势。有观点认为,杭州已从“电商天堂”蝶变成为“中国硅谷”。
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杭州现存企业102.5万家,其中民营企业现存量达100.3万家,在企业总量占比超97%。杭州科技型企业现存量达1.9万家,其中科技型民营企业存量达1.8万家,占比达93.25%。
法制保障是关键
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开发布,涵盖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扶持、法治保障等多个方面,并提出了31条具体的实施措施。此后不久,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
自2023年9月民营经济发展局成立以来,政策层在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
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等,为民营企业发展打开广阔空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稳预期强信心。
2024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共九章七十八条,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公平竞争、投融资环境、科技创新、规范引导、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八个方面,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对于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信证券认为,未来或继续着重从强化公平、健全法治两方面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在公平方面,政策重点在于使民营企业能够公平获得要素、公平参与竞争。例如,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等,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如,向民企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让民营企业在国家攻关中大展所长、大显身手。
在法治方面,则是使民营企业家能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一方面规范各类涉企执法,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促进企业的正常运作、健康发展。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月24日至25日举行,议程包括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投资者可关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审议出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