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的晚年生活该如何抉择
作者:王力 鲁婕
受城市化进程、家庭结构变迁、生育率改变、个人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我国独居老人的占比趋势逐渐上升。没有配偶或子女的陪伴,独居老人的安居不仅关乎个人,更折射出银发群体在时代洪流中的集体焦虑。
    

居住在上海的72岁退休老人黄先生,便是千万城市独居老人的缩影: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他们害怕自己突然生病,无人照料;担心医疗费用高昂,仅靠自己的积蓄无力承担,而对于当下的黄先生来说,小区的拆迁更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多了一份迷茫:虽然手握动迁款,但这样年龄的独居老人,究竟要如何选择新的居所才更合适,也更明智呢?

平静生活一朝打破

在拆迁之前,黄先生已在原本的房子里居住了近40年,虽然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但因为周围都是熟悉的老邻居,再加上退休后街道、社区的特别关照,所以知足常乐的黄先生自我感觉无论退休前还是退休后过得都不算太孤单,也并没有很艰难。

被拆的那套房子虽然面积小了些,但就我一个人住,而且交通和生活都非常方便,附近医院也多,因此就算是个老破小,我也没觉得有多不好。黄先生这样回忆着原本的住所,所以当时通知我们要拆迁的时候,我其实是不太情愿的,一个是已经这把年纪了,实在不想动;还有一点就是这里的地理位置太方便了,怕搬家之后完全住不惯。

然而,即便黄先生再如何抵触,他原本居住的小区还是征收成功——与对新生活满怀希冀的邻居们所不同的是,黄先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忐忑与迷惘。

未来去向无所适从

由于提供给黄先生的安置房位置较为偏远,生活与交通设施也不算便捷,因此他最终选择了550万元的动迁款。虽然动迁款为黄先生增添了一笔相对充裕的财富,但无房可住、不知何处可去的忧虑,还是时刻笼罩在他的心头。能得到这样一笔资金来改善生活,我确实是很感激的,黄先生说,但毕竟我的年纪摆在这里,况且又是一个人,这种情况下突然没了房子住,一下子心里就没了底。

显然,解决住房问题是黄先生的当务之急,然而,黄先生却也坦言,他不知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合理利用这笔动迁款,来确保自己的晚年生活既能过得舒适,又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对于未来的去向,目前黄先生有3个考量:第一,在原小区附近租赁一套一室户居住。我现在暂时就是这么做的,黄先生介绍道,每个月租金5200元,虽然比很多其他区域贵了不少,但好处是生活环境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我没有离开我熟悉的地段,也不需要去重新适应什么,租个10年、20年,我还能剩下许多动迁款,万一以后生病或要请人来照顾,我能有更多的资金支持。然而,话虽如此,黄先生也并非没有注意到租房会产生的问题:租金上涨、合同到期、房东不愿续租等,都可能导致黄先生需要频繁搬家,不仅居无定所的隐患时刻存在,而且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许多房东可能不愿将房子租给老年人,黄先生可能会遇到租房困难的问题,而等到那时再想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恐怕为时过晚。

考虑到租房的不确定性与不踏实感,黄先生萌生了第二个念头:在原小区附近全款购买一套小面积的二手房,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继续享受熟悉的生活环境,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宅,可以解决无法长期稳定居住的问题。然而,购房需要耗费的大量资金,却让黄先生对此举棋不定。他说:“目前看下来,房子挂牌价大概在450万元到550万元之间,加上后续要付的税费、装修费等,我担心动迁款可能根本剩不下多少,我的积蓄只有80万元左右,万一还要倒贴钱,这些资金能不能支撑我未来的养老就成了问题。此外,令黄先生对购置房产这一决定犹豫的,还有另一个因素——作为独居老人,其百年之后房屋产权归属将成为现实困境。他说:“我没有子女或配偶可以继承我的房产,所以等我年纪再上去之后,房子该怎么办?这些买房的钱岂不是都浪费?”

面对租房和购房的种种顾虑,黄先生开始考虑第三种选择:入住养老社区——既可以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服务,又有多样的社交活动,丰富晚年生活,无需再为居住、餐饮、医疗等问题过度操心。但我了解后才知道,养老社区真的不便宜,不止要缴几百万元的门槛费,每个月还要支付1万元左右甚至更多的月费,我不知道我的动迁款加上积蓄能不能撑到我离世,万一不能,岂不是又无家可归了。他说。

理财能否助力安心养老

受黄先生这一辈理财观念的影响,黄先生不喜欢风险较高的基金、股票,只相信稳赚不赔的银行定存,也没有购买除医保外的其他保险。他说:“我几乎所有的积蓄都在银行定存里,每个月的结余也是攒到一定金额就去银行定存,现在动迁款也是按3个月、3个月定存的期限续着,就怕突然要用。

而随着住所被拆、安稳的生活被打乱,黄先生期望能作出一些改变,他说:“现在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我也越来越担心动迁款加上我的积蓄,无法支持我走完我的一生,所以我是否可以趁着我精神还比较好、本金还比较多的时候,试着去找一些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或者是否需要购买一些保险,来提前为我的养老生活增添一些保障?”

为晚年生活担忧的黄先生想知道,自己的住房问题到底如何解决才更加合理?又可以通过哪些理财方式来为自己的未来多加上几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