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王女士去银行存钱时,被客户经理热情推荐了一款“收益率2.5%的产品”。对方强调“保本保息,比定期存款划算,还能送一份保障”。心动之下,她当场买了这款产品。回家后没几天,她收到了保险合同的快递,打开合同一看条款,她才发现,所谓“送的保障”不仅保额不高,保障能力也有限。这让她十分担心:银行卖的保险靠谱不靠谱?
王女士的担心并非个例。如今,保险早已突破传统销售渠道的边界:银行柜台摆着分红险宣传单,支付宝首页推送百万医疗险,就连小区物业都在推广“物业责任险”。消费者往往被“收益”“保障”“免费赠送”等关键词吸引,却忽略了不同渠道产品的底层逻辑差异。事实上,银行保险和保险公司的保险,从诞生基因到服务模式都存在本质区别。理解这些差异,或许能让我们在纷繁的推销话术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
渠道差异:直营VS代销
在区分银行保险和保险公司保险时,要理解一个基本逻辑:银行只是保险产品的一个销售渠道,保险公司始终是产品的“研发工厂”。就像超市里陈列的牛奶来自不同品牌的生产商,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其实都出自各家保险公司。
除了布局银行渠道,保险公司还拥有代理人、电话销售等传统渠道,近几年更在互联网赛道全面发力。支付宝上的百万医疗险、微信钱包里的航意险、抖音直播间热推的宠物险,背后都是保险公司开发推出的产品。
为什么保险产品要放到银行去卖呢?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综合渠道,通常会提供包括储蓄、贷款以及理财在内的“一站式”服务。有的保险产品兼具了储蓄、理财的功能,这让其和基金、国债、黄金一样,成为了符合银行需求的产品类型。再者,银行拥有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和庞大的客户群体。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上万个营业网点,每天接待的客户数量数以百万计。对于习惯在银行办理日常业务的客户来说,通过银行购买保险无疑更加便捷,无需额外寻找保险公司。同时,客户往往也会因为对银行的信任,而更容易接受银行推荐的保险产品。
险种差异:保障+VS理财+
大部分客户进入银行的首要目的是理财,旨在通过合理的金融规划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鉴于此,银行在保险产品线的选择上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储蓄型、理财型及分红型保险,并以其为客户提供“理财+”的服务。
再者,银行网点每天面对的是办理存款、转账的储户,他们停留的平均时间并不会很长,这倒逼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要能在短时间内讲清卖点,这些具有理财性质的保险,刚好也满足这一要求。例如,银行保险的“王牌产品”增额终身寿险,通常只有基本身故责任和每年2.5%的保额递增两个主要保障内容,相比重疾险的疾病分类、理赔标准等简单多了。
然而,银行的这种偏好也限制了客户获取保险产品的广度。相比之下,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则能获得更全面的选择。保险公司除了提供与银行类似的具有储蓄和投资性质的险种外,还涵盖了从基础的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到财产保险等多个维度的强调保障功能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风险保障需求。
必须指出的是,保险公司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状况与独特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专属的保险计划,虽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客户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比较不同产品,但最终收获的将是高度贴合其个人财务状况与风险偏好的定制化保障方案。
服务逻辑不同:陪伴式服务VS交易导向
银行与保险公司在服务体验上的差异,在消费者购买保险的那一刻就开始了。银行保险的服务链条通常是“短平快”的,客户经理完成产品销售后,后续服务大多移交至保险公司。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效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销售过程过度强调理财收益。
在银行购买保险,客户享受到的服务主要围绕产品销售环节。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保险产品时,会为客户介绍产品的基本信息、预期收益、保险责任等内容。在后续服务方面,银行主要协助客户进行一些基本的业务操作,如保费缴纳、保单信息变更等。但对于保险理赔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银行通常只是起到协助沟通的作用,具体的理赔流程还是要由保险公司负责处理。由于银行工作人员并非保险专业人士,对于复杂的保险条款和理赔细节往往无法提供深入、全面的解答,客户在遇到问题时,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
如今的保险公司,都在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投保前,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会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风险状况,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保险咨询服务,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保险方案。在客户购买保险产品后,保险公司会及时为客户提供保单服务,包括保单送达、保单信息解释、回访等,确保客户清楚了解自己所购买的保险产品。在保险期间内,保险公司会定期向客户提供账户价值报告(针对具有投资性质的险种)、保险知识推送等服务,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保险资产。
两者的服务差距在理赔环节尤为明显。保险公司理赔时,通常设有专人进行对接,以协助客户完成理赔。负责对接工作的有的可能就是你的保险代理人,有的则是理赔专员,遇到重大案件时他们甚至会启动上门收件、预付赔款等应急机制。而银行代销的保险进入理赔程序时,银行工作人员并不会参与,银行客户经理在销售完产品后,往往不负责对接理赔。
因此,如果王女士希望买的保险保障能力更强,那么,到保险公司购买是更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