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未来会怎么走
作者:甄爱军
从整体来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房地产的内容较多,2025年稳住楼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各项政策的实质性落实是关键。
    

未来楼市政策会出现什么变化?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房地产政策基调来看,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目标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楼市政策依然围绕稳市场这个主线展开。

提振住房消费

房地产政策依然放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工作任务中,今年两会进一步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政策目标侧重于稳市场。因此,接下来各地将会出台新政,继续大力提振住房消费。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两会后,将会出现新政出台高发期,尤其是那些房价下行压力较大、楼市去化速度较慢的城市,政策出台的速度将会加快。

一线城市虽已出现回暖迹象,但仍然会加大刺激力度。国研室副主任陈昌盛在解读报告时就曾建议北上深加快优化限购政策,促进市场活跃度提升,发挥带头效应,具体包括北上取消郊区限购或进一步降低社保年限,北上深取消大面积段限购,带动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

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政策力度会更大,比如通过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优化公积金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和交易费用等方式促进需求释放;借鉴其他城市优秀经验,加快出台稳楼市政策,例如参照去年四季度佛山出台九条新政,包括取消限售、支持城中村改造与存量商品房销售相结合等,对市场预期和活跃度均带来了积极效果。

释放市场需求

提振需求的同时,还要扩大需求。

在未来,房地产新政除了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之外,还会增加与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相关的内容,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也由此前的满足调整为充分释放,在此总体要求下,未来刺激政策会变得更加积极。

针对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强调要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核心城市优化限购政策、货币化或房票安置城中村改造将是2025年增加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

在库存方面,也会有新的措施出台,比如政府加大存量房收购力度。本次报告较大篇幅增加了去库存政策,主要围绕合理控制新增土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面。其中,关于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报告强调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这意味着未来配套政策将持续跟进,打通目前收购存量商品房存在的卡点。在用途方面,倪虹部长提出收购的商品房,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职工宿舍等

好房子将会出现

楼市发展出现新模式,以优产品优服务为方向,为市场提供真正的好房子

近几年,关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提法,在重要会议中不断出现。今年两会并未强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相关基础性制度由2024年的完善调整为有序搭建,预计2025年相关基础性制度会出现一些新的进展,相关政策也会在两会之后陆续出台。

值得关注的是,好房子建设也是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其重要性。好房子供应增加有利于带动改善性住房需求入市,也是促进需求释放的重要举措。

建设符合市场需要的好房子、提供好服务是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近两年不少地方持续优化土拍规则、改善土地规划设计条件和套型要求,引导和鼓励房企打造更优质的产品。倪虹部长表示,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是把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将给好房子建设预留空间,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建议各地加快出台适合当地实际的好房子标准,并在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鼓励企业真正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因此,未来各地也会出台具体执行细则,以加快好房子建设步伐,为市场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促进改善型需求的释放。

就好服务方面,建议推动服务价格市场化,完善质价相符机制,并细化地方管理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加强政府内部跨部门协同,推动物业+养老/家政民生融合等,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效益。

最后,是做好保交房工作,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商业银行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超6万亿元,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经支持超15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2025年协调机制仍将在保交房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