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已有6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546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为正,占比84.5%。业绩盈利公司中,有162家净利润超1亿元,占已披露季报上市公司25.1%。从营业收入来看,427家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比73.1%。
从整体来看,以芯片、电子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在营收、利润方面均保持明显增长。此外,受益于国家的消费补贴政策,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保持着高度景气。
基本面仍待改善
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表示,市场将从预期驱动转向基本面验证,业绩超预期的行业龙头及毛利率改善的个股将获资金青睐。未来市场有望呈现科技领涨、红利防御、消费复苏与内需驱动的特征,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兼顾防御与成长。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盘的变化情况,短线建议关注农牧饲渔、食品饮料、商业百货以及工程咨询服务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华泰证券指出,风格上,风险偏好的回落或有利于红利概念股的相对表现。行业上除红利概念股外,关注一季报向好的景气品种。
一方面,从整体上看,一季报全A非金融板块盈利增速或较去年年报小幅改善,但1—2月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较去年12月回落,在一季度成本端有小幅改善的背景下,这一变化反映出部分企业以价换量的特征有所增强。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TMT、先进制造或是一季度盈利趋势修复的主要推动力,医药、内需消费目前尚在磨底,关注后续能否有热点板块持续接力,成为A股盈利修复的新动力。
中金公司认为,市场进一步下行风险可能非常有限,但短期仍难免有波动,宏观政策的积极应对至关重要,同时需要关注外围市场是否有进一步波动,以及A股自身流动性风险的释放。
中长期维度,年初以来科技叙事和地缘叙事都发生了相对有利的变化,若国内政策应对得当,外资回流中国市场的潜力将逐步显现,中期市场表现有望继续向好。从配置层面看,短期波动环境下红利低波股票或相对占优,受益内需政策发力的消费和投资板块也有交易机会。中期维度成长行业走势取决于产业景气度和盈利周期。DeepSeek的突破为AI应用场景发展提供了条件,当前AI产业的高景气或仍在早期,仍是中期的重要主线,回调将迎来布局机会。未来伴随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有效需求回升,消费领域有望逐步迎来趋势性行情。
新能源汽车:持续高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2%。其中,今年3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07.9万辆,环比增长41.9%,同比增长42.3%;新能源汽车出口15.8万辆,环比增长20.1%,同比增长26.8%。
受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业绩大幅增长。宁德时代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普遍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时,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仍逆势提升1个百分点至24.4%,净利率更是达到16.5%。
据SNE统计,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增至37.9%,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个百分点;2025年1—2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进一步上升至38%。其中,在欧洲的市占率为43%,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表示,展望2025年,尽管行业竞争在加剧,但宁德时代领先优势可能进一步巩固,目前公司仍然处于扩张阶段,制约公司发展的要素正在排除。需求端,电动车、储能、智能化终端的需求强劲,更多离线用电场景的储电需求正在涌现,公司的竞争优势可以维持公司规模继续增长,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656亿元。
车企方面,长江证券指出,智能驾驶将成为又一轮格局重塑的机遇,强智驾整车有望获取更高份额,同时加速数据积累,进一步提升自身AI能力。当下时间重点推荐强智驾投放整车:比亚迪、小鹏汽车、吉利汽车、小米集团、赛力斯、长城汽车。智驾产业链推荐高壁垒格局环节,尤其是产业紧缺涨价品种,重点推荐:伯特利、比亚迪电子。
高科技:迎接机遇
外部世界剧烈动荡,却给国内高科技行业带来机会,不少企业一季度业绩创出历史新高。
4月18日晚,国内领先的AI芯片设计企业寒武纪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归母净利润亏损4.52亿元,其中第四季度盈利首次转正。今年一季报更是惊人,公司实现总营收11.11亿元,几乎相当于2024年全年的收入,同比增长4230.22%;实现净利润3.5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分析人士认为,寒武纪业绩的增长表明,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已经崛起。在英伟达部分芯片遭禁的背景之下,寒武纪的平替价值正在显现。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寒武纪存货余额分别为17.74亿元和27.55亿元,分别环比增加7.6亿元和9.8亿元,存货余额持续创历史新高。而从最近两个季度存货转收入的趋势来看,的确也在持续增长。在英伟达芯片受限背景之下,寒武纪备货充足,主力芯片出货可能持续增加。
此外,A股市场芯片测试探针第一股和林微纳,一季度在营收同比增加112%的基础上,实现扭亏为盈。公司主要受益于客户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的提升,以及销售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优势。一方面,公司与客户保持较高的市场粘性,AI芯片测试探针和socket继续放量;另一方面,公司新项目新产品相继发力,前道CP端部分产品被国内头部芯片企业认可并开始出货,后道FT端高温大电流等产品技术成功进入国际头部芯片制造商供应链。
再如,低功耗蓝牙芯片领域全球市占率前三的泰凌微,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增幅894%,同时净利润增幅788%,并扭亏为盈。往年一季度都是公司的传统销售淡季,今年公司则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一季度财务表现,销售额和净利润都创一季度的历史新高。
券商:扬眉吐气
目前披露第一季度业绩概况的10多家券商,多为大型券商。其中,刚以全新面貌登场的国泰海通排行第一。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2.01亿元至124.45亿元,同比增加350%至400%。和往年雄踞榜首的中信证券做对比,国泰海通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约是其2倍。
不过,国泰海通如此“亮眼”的一季报业绩主要跟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负商誉有关。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国泰海通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9.73亿元至33.83亿元,同比增加45%至65%。
中信证券以65.4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位于第二,同比增长32%左右,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财富管理、投资交易等业务收入同比增加较多。其次是华泰证券(34.37亿元~36.66亿元)、中国银河(27.73亿元~31亿元)、中金公司(18.58亿元~21.06亿元)。
回顾今年一季度市场走势,Wind资讯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日均交易额1.52万亿元,同比增长70.27%。上交所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新开户数量为747.14万户,同比增长32.75%。
“一季度上市券商业绩的增长,一方面受去年同期自营业务低基数效应影响,另一方面得益于一季度股票成交量同比高增带动经纪业务收入增长。”中信建投非银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表示。4月份以来,券商板块经历短暂回调后,性价比再度凸显,看好板块后续估值修复动能,核心逻辑在于业绩韧性筑牢安全边际,政策与宏观环境改善形成双重催化,板块估值具备向上空间。
房产:持续承压
目前披露一季度业绩的房产公司还较少,不过从率先披露的卧龙地产来看,还是可以从中了解房产企业的基本面貌。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0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59亿元同比增长97.53%。然而,归母净利润为3608.63万元,同比下降22.22%;扣非净利润为4479.72万元,同比下降9.79%。这表明,尽管公司在营业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增长,但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很显然公司在“以价换量”,这也是大多数房企的基本态势。
国盛证券的研报指出,2025年一季度,房企到位资金在较低基数上继续负增长,同比仍下滑3.7%。从资金来源分项看,占比较大的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一季度同比分别为-1.1%、-7.0%,低迷的新房销售依然是拖累房企流动性的主要成因。
2024初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为7.4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7.7%;2025初一季度竣工面积为1.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4.3%,继续在低基数上负增长。这表明保交楼任务进入攻坚阶段,仍需进一步的资金支持。
中信证券认为,房地产新周期开启的信号已经出现,但房价止跌还需政策临门一脚。相信今年4—5月是政策前置的关键窗口期,主要的可能政策包括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资金成本、合理满足改善置业需求、扩大存量土地收储和加强对房企的流动性支持。
尽管目前房地产业依然艰难,但房价调整已经较为充分,核心城市房价较历史最高点下跌超过30%,2017年之后置业的居民基本都没有浮盈;二手房挂牌规模虽然大,但业主下调报价的紧迫性已经不高;百城租金收益已经达到2.2%,租金收益率和长期无风险利率倒挂的局面已经发生改变。
因此,中信证券指出,“社会房屋开工和竣工已经大幅下降,主体信用风波已经接近尾声,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超过3年的房价下跌周期,即将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