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含金量几何
作者:刘畅
5月以来,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组合拳频频亮相,涉及金融、房产、消费、城市更新等方面。
    

一揽子金融新政

5月初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分为稳经济、稳楼市、稳股市三方面。

?稳经济——降准降息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

同时,阶段性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降至0%。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将有效增强这两类机构面向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布利率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政策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目前的1.75%降到1.5%;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

降准降息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从全年来看,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预计全年央行仍有一次50个基点的降准,以及20个基点的降息。

欧洲、日本都经历过经济长期不振的阶段,当时利率都降至“0”附近,可是依然不能扭转局面。现代货币理论有一个观点:面对长期经济不振、消费低迷,即使直升飞机撒钱也是值得的。

在长达几年的疫情期间,欧洲、日本、美国的确实践了一把直升飞机撒钱。疫情之后,这几个地方的经济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复苏很快。所以,目前市场期待的是中国式的直升飞机撒钱,如有专家建议发放有消费时效的电子货币。如果央行走出这一步,则是超预期。

?稳楼市——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

随着央行降息,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20日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新房以及存量商品房的贷款利率也将开始调整。

此外,潘功胜还宣布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

房贷利率下调,将进一步缓解购房者的经济负担。

房地产行业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将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包括房地产开发、个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贷款管理办法;指导金融机构继续保持房地产融资稳定,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截至20254月末,全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7%,跌幅较2024年底明显收窄。但是,拐点还没有出现,房地产业依然处于艰难阶段。

?稳股市——鼓励险资入市

发布会上潘功胜再次强调,人民银行坚定支持汇金公司在必要时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稳股市方面,还将推出几条具体措施,继续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的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调动机构的积极性,促进实现长钱长投

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目前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以汇金公司为代表的国家队、保险资金,以及上市企业回购,普通民众的投资意愿还是比较谨慎。

城市更新计划

经济不振,需要投资端额外发力,但是原有的以铁路、地铁、高速公路、机场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难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因此需要在更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主要目标是: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总体来看,《意见》提出8项重点任务,基本涉及到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不仅仅针对房地产建设,还包含了相关基础设施和功能服务建设。

其中,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方面,将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整治楼栋内人行走道、排风烟道、通风井道等,全力消除安全隐患,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整治小区及周边环境,完善小区停车、充电、消防、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增设助餐、家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实施老旧小区、危险住房改造,在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保护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制定综合性保护、修缮、改造方案,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

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方面,《意见》要求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推进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城市燃气、供水、排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完善建设运维长效管理制度;推动城市供水设施改造提标,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建立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建设运维机制;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海、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加快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改造,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意见》还要求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加快建设停车设施。

上述城市更新行动在很多方面切中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难点、堵点,例如社区养老设施缺乏、小区车位紧张、雨天内涝等。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指出,2024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7%,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从国际经验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这一时期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城市更新工作。

他指出,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以存量为主的新阶段,国家发展目标、市场需求、百姓诉求等都发生变化,城市建设必须主动适应这些变化,从关注增量、追求规模扩张、拉大城市框架,转向关注存量、追求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而且,通过对闲置土地与老旧建筑的盘活利用,城市更新能解决居住质量这一民众关心的现实问题,还将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和消费的重要引擎

在资金规模上,城市更新行动预计将撬动数万亿元投资资金。在去年召开的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就曾表示,以城市重要的里子工程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为例,有关方面预计在未来5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

消费领域仍需发力

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继续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同时指出,物价根本上由供求关系决定,而新旧动能转换,再遇全球化逆风,供强需弱的矛盾加重,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趋弱,我国经济或将加速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型,提振物价关键在于加强财政、货币、社保等政策合力以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4CPI同比降幅为0.1%,同比连续第三个月为负,同时猪周期持续下行、以旧换新品类价格转跌,衣着与酒类等商品、教育与家政等服务价格弱于季节性,表明需求依然不足。

受关税、建筑投资不振影响,PPI同比跌幅均进一步走阔,环比降幅0.4%。虽然中美关税谈判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出口下行风险,但需求不足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财政扩张支持内需仍然是提振物价的关键。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宣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服务消费是指非商品性服务,包括旅游、健康、教育等方面,这是老百姓非常乐意花钱的地方。即使在目前消费不振的情况下,服务领域如果能够打通堵点,依然大有作为。比如旅游,堵点是大家都拥挤在五一”“十一这些长假出行,结果体验很差。如果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周的周五也安排放假,则一年再增加四个三天的小长假,可极大激发旅游热情。

此外,房产是居民部门金额最大的消费项目。房地产企稳,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说话。所以,当前限制性购房措施应该全面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还应进一步出台奖励性的购房政策。总之,当前抑制消费和投资的最大堵点,不是民众没有钱(今年一季度居民部门又新增9万亿元存款),而是没有更多值得买的商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