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切莫走过场
入梅后,体感潮湿闷热,梅雨期间多过程性降水,强降雨天气往往会不期而至。比如,有时候会出现中到大雨或雷雨,偶尔会有暴雨,雷雨地区甚至伴有短时暴雨、雷雨大风和强雷电。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看房显然是一件苦差事。
在梅雨季节,天气潮湿多雨,如果房屋质量存在隐患,类似渗水、防潮性能差、排水不畅等诸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因此,购房者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天气条件,更加细致地考察住房,以便把住房质量风险问题排除在看房阶段。
在梅雨季看房需要注意的事项还真不少。比如,下雨天可以检验渗水问题,特别是屋顶、墙面、窗户这些地方。此外还要检查排水系统。与此同时,小区排水和物业服务的情况,也可以在梅雨季看房时进行重点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对部分装修已超过一定年限的二手房来说,查验起来比较简单一些,因为这类房屋如果存在渗水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如发现存在霉斑、水渍、油漆部分霉变和脱落等现象,基本都与渗水有关。但新装修的房屋,有些问题可能会被掩盖,比如以油漆来遮盖渗水的痕迹等等。因此,需要更加细致地查看是否存在渗水问题,主要查看窗户、外立面、天花板、阳台等位置。
此外,小区排水如果不畅,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居住,但是对整个小区的品质则有着不小的影响。因此,梅雨季还要走访一下小区及周边,查看下水设施是否完好,以及道路是否有严重的积水,尤其对于老小区的一楼房源,更是需要仔细查看。
五大雷区需避免
那么,在梅雨季看房应该怎么做?有哪些“雷区”需要规避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渗漏水排查简单了事
如果房子存在渗漏水问题,后期维修不仅麻烦,而且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故在前期考察时,要仔细认真。
首先要了解屋顶及外墙渗水,重点检查客厅靠外墙阴角、卧室靠外墙阴角、卫生间排水管周围等部位,观察是否有水渍、裂隙或发霉痕迹。顶楼房屋需特别关注天棚顶局部是否有渗漏现象。其次要查看门窗密封性,雨天观察窗台是否有积水、起皮或发霉,测试窗户闭合后的密封性,避免后期雨水倒灌。最后需要查看卫生间排污管、阳台排水管等接口处是否渗水,尤其要注意瓷砖接缝处是否潮湿。
防潮性能评估马马虎虎
如果地面防潮措施不到位,受影响最大的是一楼住户,比如经常感到室内湿气太重,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木制家具表面起泡,人也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墙体防潮措施做得不好,即使是楼层较高的房屋,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要重点进行地面返潮检测。可以用手触摸地面感受湿气,观察墙角是否有霉斑或木质家具表面起泡现象,此类问题在一楼及低楼层更易出现。另外,检查地下车库是否有积水或潮湿严重问题,其可以从侧面反映小区整体防水工程水平。
业内人士建议,可以使用变色硅胶来快速检测屋内湿度是否过大。一般情况下,变色硅胶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会迅速变色。此外,还可以查看墙体四周,如发现存在返潮发霉现象,住宅防潮处理肯定有瑕疵。
通风与采光验证漠不关心
室内通风顺畅,能够起到排湿的作用。选择室内通风状况较好的房屋,其居住舒适程度显然会大大提高。因此,不能忽视通风与采光验证等工作。
在看房过程中,要进行通风效率测试。购房者可以打开门窗来感受室内空气流通性,优先选择南北通透户型以减少潮湿闷热感。此外,还要进行自然采光观察,阴雨天气通过实际光照来判断房屋采光是否充足,避免因光线不足导致室内潮湿加重。
哪种类型的房屋通风状况较好呢?一般情况下,南北通透、楼间距合理的房子,即便没有自然风吹进,也会因为空气对流而产生气流。当然,室内通风状况还跟整个小区建筑布局有着不小关系,如果小区布局并未考虑空气流动,使得气流无法自由穿行,其空气流动性就会比较差,自然也会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流动。
小区综合环境考察走马观花
小区的综合环境与居住体验也息息相关,比如经常积水的街道,居住体验显然不会很好。
首先要进行排水系统检验。观察小区路面、绿化带是否积水,地下车库入口排水是否通畅。长期积水可能引发蚊虫滋生及地面沉降。可以在雨天走访一下小区及周边,查看下水设施是否完好,以及道路是否有严重的积水。尤其是购买一些老小区一楼房屋的购房者特别要仔细观察。另外,如有可能还需看看附近马路是否一下雨就积水,以免影响日后通行。
其次要考察物业应急能力。雨天突发情况(如积水清理、设备维护)能直接反映物业服务质量,可通过实时观察防汛预案执行情况进行判断。目前,一些物业公司还会提前筑牢防线,包括检查雨污水泵相关设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疏通管道避免积水,巡查空置房屋等等。
特殊房型也需要避坑
有些在顶楼或者带露台的住宅,也需要“多看一眼”。
对于顶楼以及带露台的房屋,需要做到连续降雨后复勘,确认防水层是否有效。如果是二手房,可以要求业主提供历史渗漏维修记录,重点关注已修补区域的二次渗水风险。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系统性排查,可有效规避梅雨季购房的隐蔽风险。建议购房者携带空鼓锤、湿度检测仪等工具辅助验房,必要时聘请专业验房师出具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