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跃居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
作者:坎农
黄金正重新确立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根据欧洲央行最新发布的《欧元国际角色报告》,按市值计算,黄金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跃居第二,仅次于美元,并首次超越欧元。这一结构性转变不仅反映了黄金价格趋势,更体现了央行资产配置逻辑、地缘政治风险与全球货币秩序重构的深层演变。

地缘风险晴雨表

2024年,国际金价累计上涨约30%。今年以来,截至625日,年内黄金价格约上涨26%。国际金价在4月一度触及每盎司3500美元的历史高点,经过调整,目前稳定在每盎司3300美元上下。

如此强劲的表现,早已超越传统通胀对冲的解释框架,更多反映出投资者对黄金战略角色的系统性重估,尤其是在全球地缘紧张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

中东冲突便是近期黄金走势的一个注脚。在局势升级的当日,黄金期货迅速拉升,彰显出黄金作为地缘避险资产的定价功能。

传统上,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2008年至2022年初期间,这一模式较为稳定,黄金主要受益于低利率和高通胀预期。

然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一逻辑出现偏离——即便实际利率走高,金价依旧稳步上涨。这意味着黄金的定价驱动因素已开始脱离传统货币模型,转向非货币性风险溢价。

央行买盘主导黄金重估

推动黄金战略重估的关键动力来源于各国央行的持续买入。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央行共计购买超过1000吨黄金,为过去10年平均值的两倍,使全球官方持有黄金总量达到36000吨,逼近196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创下的38000吨高点。

若按当前市值计算,这一黄金储备的全球占比已提升至20%,超越欧元所占的16%,跃居全球储备体系的第二位。欧洲央行指出,这一变化并非短期投机性需求,而是长期、系统性的资产重配行为,标志着央行将黄金重新定位为关键货币资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轮黄金买盘主要集中于新兴市场国家。其中,中国、土耳其和印度自2021年底以来累计增持逾600吨,占新增官方储备的六成以上。此类央行普遍寻求规避因储备资产过度依赖政治敏感性货币所带来的风险。

世界黄金协会2024年初发布的一项央行调研揭示了这一轮购金潮的核心动因。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央行表示购金是为了外储结构的多元化配置,而有40%的受访者直言其购金动机与地缘政治相关,意在降低受到制裁或政治压力的暴露风险

更为深层的原因是,近25%的发展中国家央行明确表示,其储备政策调整与对当前国际金融体系规则的不信任密切相关。数据显示,自1999年以来,全球黄金在国家储备占比年度涨幅前十的年份中,有一半与相关国家遭遇制裁事件高度相关。这一趋势凸显黄金作为无对手方风险资产的独特优势。换句话说,黄金正在从一种通胀对冲资产,逐步演化为主权独立与制度安全的保障锚。

黄金被视为全球保险资产

当央行不再将黄金仅视为应对通胀或汇率波动的工具,而是将其纳入系统性安全缓冲资产时,其估值逻辑已发生根本变化。传统模型根据实际利率、机会成本对黄金定价的方式,已难以捕捉当前的结构性溢价。

分析指出,在当前金融体系日趋武器化的环境中,黄金的最大价值在于政治中立性可携性”——这使其具备了独特的主权保险属性。正如报告指出,黄金正在从过去的遗迹变为未来的战略基石

欧洲央行的最新报告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黄金不仅在价格层面走强,更在逻辑层面完成了战略再定价。尤其是在美欧金融制裁频繁,越来越多的央行开始主动去风险化,以黄金构建更具主权保障的储备结构。

货币与金融机构论坛(OMFIF)也发布最新调查:32%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提高黄金配置,这一比例为过去5年来最高。

报告显示,未来10年内,约40%的央行将净买入黄金,这一比例领先于其他所有资产类别。央行增加黄金配置的主要原因在于资产组合多元化以及应对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与此同时,央行对美元的依赖有所减弱,调查发现16%的央行减少了美元持仓,高于去年11%的水平。美元成为唯一被广泛削减配置的货币,而欧元和人民币的需求则有所上升。

调查特别指出,受访央行对美国政治环境表示担忧的占到70%,较去年大幅增加;地缘政治及美国财政风险同样引发关注。超过半数的公共基金认为美国市场的特殊优势或将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