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受关注
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品种,ETF越来越受关注。
截至6月9日,ETF总规模已达到4.16万亿元,年内规模新增近4400亿元,份额增加844亿份达到2.74万亿份。从单只产品来看,14只ETF年内新增规模均超过100亿元,其中黄金主题和宽基等产品居多。
其实,在今年4月,我国境内ETF市场总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也就是说,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其规模由3万亿元,实现了向4万亿元的跨越。
我国境内第一只ETF——上证50ETF于2004年成立并在上交所上市。当前,政策面有利于ETF规模的增长。随着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的逐步实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措施正在稳步落地,政策效应日益显现。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已然成为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推出以来,ETF因其高效透明、费用低廉和风险分散等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取得了广泛认可。在过去10年中,全球ETF持续吸引资金净流入,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球挂牌交易的ETF总规模已经突破15万亿美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表明ETF作为金融工具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初,年内ETF新发行136只,总数量达到1191只。
注意风险
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是一种特殊的开放式基金,ETF既可以像交易股票或封闭式基金一样在二级市场实现自由买卖,同时也具备了开放式基金自由申购赎回的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开放式基金采用现金申购、现金赎回,ETF一般采用的是“实物申购、实物赎回”。ETF的基金管理人每日开市前会根据基金资产净值、投资组合以及标的指数成分股情况,公布“实物申购和赎回”清单。投资人可依据清单内容,将成分股票交付ETF的基金管理人而取得“实物申购基数”或其整数倍的ETF。以上流程将创造出新的ETF份额,使得ETF在外流通量增加,称之为实物申购。
需要注意的是,ETF也有一些特有风险。深圳证券交易所将ETF特有风险分为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申购失败风险、赎回失败风险、申购赎回清单(PCF)差错风险、ETF份额交易价格折溢价风险、ETF二级市场流动性风险及ETF退市风险等,具体如附表所示。
如何规避风险
如何规避ETF特有风险?
首先,坚持组合投资。所谓的组合投资,通俗来讲就是“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降低基金投资风险的一个有效方式。现代金融学理论已经证明:组合投资可以有效降低证券市场非系统性风险。一个好的基金组合,并不是基金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要提升其中基金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且数量要适当,比如股票、债券、商品等ETF品种都做了配置,才能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其次,不能迷信明星基金经理。通常,谁也不能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能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再次,需要关注基金的流动性。在买入ETF前,可以在交易软件中关注一下产品过去一个月的成交额,如果成交额稳定且比较高,说明ETF产品的流动性较好。
最后,就是坚持定投模式。无论是主动权益基金,还是被动指数基金投资,基金定投都较为适合缺乏投资经验或缺乏足够精力去分析和跟踪市场的投资者,其意义在于可以通过有纪律的分批购买,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波动的风险。基金定投虽然不能帮助我们“抄底”,但是可以帮助我们均摊购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