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韧性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好于预期,顶住了外部压力,显示出较好的韧性。综合目前各方观点看,上半年GDP累计增速达到5.2%左右的可能性较高。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5月份工业生产、出口、投资增速略有放缓,消费在以旧换新政策、假期增加和电商促销提前等因素共同拉动下,超预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创2024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中国在扩内需方面的频繁发力,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日前也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中纷纷调高2025年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高盛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测0.6个百分点,瑞银上调了0.6个百分点,摩根大通上调了0.7个百分点。他们表示,2024年9月以来,中国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产生了积极效果,中国的科技与消费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正成为吸引全球资本的新磁场。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撰文分析,内需消费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更稳健的增长。202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60%以上,稳居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地位。短期政策刺激见效迅速,中长期居民收入改善与结构性改革有望推动消费由被动反弹向主动扩张转变,推动内需在中国经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关键的战略作用。
中信建投认为,展望下半年,中美宏观政策或将“同频共振”,美联储降息的基准情形下定价中枢有望进一步抬升,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持续加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降准降息上仍有空间,并运用新型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宏观经济呈现“踏浪前行”之势。
政策主线聚焦两大方面:一是全方位扩大内需,通过新型投资工具带动及支持服务消费等举措提振市场;二是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人工智能、半导体、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持续推进科技与产业建设,“十五五”规划的重点方向也日渐清晰。
此外,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为市场注入稳定性和活力。投资策略上,中信建投建议围绕四大主线布局:一是受益于内需驱动的消费板块,特别是文旅、康养等服务消费,以及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型消费;二是肩负自主可控使命的科技板块,聚焦创新药、新材料、半导体设备及核心工业软件等领域;三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产业板块,关注智能机器人、军工,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应用场景;四是具备防御属性的红利板块,优选高股息国企和公用事业,在复杂市场中寻求稳定收益。
下半年A股有望前稳后升
展望下半年,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外部挑战,仍需注重我国宏观政策应对。中金公司认为,在不确定性明显消除前,指数或延续窄幅波动特征,考虑国际新秩序重构下我国基本面韧性,以及估值优势,预计A股下半年节奏上或为“前稳后升”,上行空间的打开取决于一揽子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能否继续发力支持复苏趋势延续。
估值方面,2024年A股盈利下滑3%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分红规模逆势增长5%,企业自由现金流改善是分红提升的重要基础。在“资产荒”背景下,要更重视分红的稳定回报,股息率是重要的估值维度,当前沪深300股息率接近3.5%,相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出180bp,位于历史最高水平附近。
股权风险溢价方面,标普500微负,沪深300则位于6.3%左右,全球视角同样具备估值优势。去年9月之后,个人投资者成为A股市场活跃的重要增量资金,根据最新的投资者结构测算,个人投资者占比自2024年逐步回升,对市场风格带来影响。
配置上,中金公司认为,基于下半年面临的关税、地缘、科技叙事和宏观政策等不确定性,配置思路需要聚焦确定性,“先稳”为主,待不确定性缓解后“转攻”。风格上,红利板块配置注重底仓价值和结构,成长风格聚焦高景气赛道,当前时点小盘波动较大,但有望继续较大中盘占优。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以下3条主线:
1.产能周期视角下的机会。在需求强劲复苏之前,率先实现供给出清和重新扩张的领域有望占优,包括工业金属、锂电池、创新药、商用车、轨交设备和铁路公路等。
2.与经济周期和外部风险关联度不高的高景气机会。AI产业链(云计算、算力、机器人、智能驾驶)仍处于景气上升初期,未来新技术催化仍是重点机会,国防军工也值得关注。此外,面向非美经济体贸易且海外产能布局充分的白色家电、工程机械和电网设备也有望表现较好。
3.分红确定性强的红利板块。红利板块内部分化,股息率不再是唯一标准,从优质现金流、波动率及分红确定性出发,建议在消费龙头、公用事业、电信、银行等领域布局。
银河证券则认为,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且对比海外成熟市场仍处于偏低位置,从风险溢价和股息率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投资性价比相对较高。总体来看,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有望呈现出震荡向上的行情特征。中长期视角下,一轮全新的供给侧改革正在酝酿。从市场层面来看,随着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A股市场“筑基行稳”具备更为坚实的支撑。
中信建投发布2025下半年A股投资策略研报称,2025年下半年,在弱美元趋势、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和流动性环境整体性改善的推动下,A股市场震荡中枢有望逐渐上移,蓄势待起。
市场向上的关键在于财政发力、中美降息、通缩改善、新兴产业发展。配置上建议继续以红利资产作为核心底仓品种,积极参与以“新机智药”为代表的新赛道投资机遇。行业重点关注:创新药、服务消费(美容、宠物、零售、社服)、AI (AI Agent、AI应用)、人形机器人、银行、非银、交运、公用事业、有色金属等。
港股再次走牛
大摩近期表示,环球投资者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再度展现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的心态,加仓中资股的兴趣有所上升。
大摩统计数据显示,环球长仓投资者在新兴市场当中,对中资股的配置较基准比重低配2.4个百分点,是有纪录以来最严重的低配,反映投资者有空间加仓中资股。由DeepSeek引领的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加上中国在新能源车、电池、人形机器人等方面的进步,已促使投资者反思是否应同时投资于中美两大市场,而非仅仅押注美国的科技发展。
大摩呼吁投资者挑选高质且盈利能力清晰的中国公司,同时应持有一定收息股,借以降低投资组合回报波动性。大摩仍然认为港股表现较好,因为港股市场有较多AI股及新消费股。
Wind数据显示,港股今年表现优于纽约股市和纳斯达克股市。香港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涨超20%,同期的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均不到3%。
从2024年4月份至今,恒生指数已经历了4轮技术性牛市,底部中枢不断抬升。中金公司测算,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资金为2000亿港元~3000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可能超万亿港元。
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南向资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腾讯控股、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小米集团-W、工商银行、阿里巴巴-W、中国海洋石油、汇丰控股、美团-W、中国银行。其中,腾讯控股持仓市值高达5320亿港元,为南向资金第一大重仓股,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小米集团持仓市值也都超过2000亿港元。
银河证券指出,总体上2025年下半年港股有望震荡上行。盈利增速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胀水平较低依然是下半年面临的现实问题,但在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的支持下,港股盈利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估值方面,在全球权益市场中,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水平、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仍然较高。流动性方面,国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南向资金有望继续流入港股市场。海外方面,预计2025年美联储将降息两次共50个基点,有利于提升港股估值,吸引外资流入港股市场。
配置方面:第一,科技板块依然具备较高投资机会,科技板块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盈利增速居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未来上涨空间仍然较大;第二,在国内促消费政策刺激下,消费行业业绩增速预期改善,当前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港股消费股有望上涨,重点关注医药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第三,在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下,高股息标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