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性如何构筑养老蓝图
作者:王力 鲁婕
在“她时代”浪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将单身活成了一种主动的人生选择。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却是单身群体特有的养老困境:从享受独身自由到构建养老安全网,单身女性该如何规划自身的财务转型路径?
    

用许多同事的话来说,43岁的方女士就是人生赢家”:早早坚定独身主义、有房有车无贷的她,仿佛已成为肆意潇洒的代名词。在同龄群体挣扎于传统家庭责任时,这位上海姑娘却自由自在地独享着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因此,每每遇上同事朋友向其倾诉家庭琐事和育儿烦恼,往往最终都以这样一句话结束:“!要是我当初也像你一样没结婚就好了!”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同事朋友羡慕的对象,实际上也有着自己的迷茫:虽然独身意味着更多的自由,但当最终无人可依,一切风险与开支都需独自承担,而在那之前,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准备才能为未来,尤其是退休后的生活增添更多安全感?

惬意精致的独身表象

正如同事所说,方女士的日常或许是不少都市女性艳羡的模板:作为一家国企的文职人员,税后8200元的月薪虽不算可观,但企业福利却十分完善,不仅节假日慰问礼品不断,还有定期团建、疗休养可放松身心;工作虽忙碌充实,却少有连续加班;更可贵的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方女士的企业经营始终较为平稳,成为她可靠的后盾。

而下班后,她也无需如许多同事一般赶着回家做饭、辅导孩子,而是前往预约好的普拉提课程;或者去一家精致小店与亲朋好友小酌;或者观赏一场心仪的演出;或者什么都不做,直接回家陪伴父母度过一个休闲的夜晚。周末,她的时间更是完全属于自己,看小众艺术展,和闺蜜约下午茶聊八卦,报名参加短期的咖啡品鉴课,或者干脆宅在家里刷剧做甜品。每年,她还会规划至少一次旅行,作为犒赏自己的固定项目。

方女士坦言,她并非刻意排斥婚姻,只是没有遇到那个让她甘心放弃当下自由舒适状态的人。她见过身边朋友婚姻中的一地鸡毛,也明白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潜在影响。在她看来,稳定的工作为她筑起了安全感的基石,而父母的支持更让她有底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确实反对过,但可能还是出于对我的爱,最终选择了支持。方女士微笑着说,为了减轻我的负担,他们一直让我留在身边同住,因此每个月我几乎不需要负担多少家庭开支,他们希望我把更多的钱留给自己。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从未为这个选择感到过怀疑,直到去年一场疾病。

病痛中的认知颠覆

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待久了,我差点都要忘记独身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了。

去年,方女士经历了一场疾病,虽然仅在家中恢复了数周就重回工作岗位,但这段时间的经历却彻头彻尾改变了她的心态。我父母也年纪大了,所以当时各种手续都是我自己忍着不适在办理。住院的几天,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常常会叫他们先回去,但当我听着隔壁床阿姨的丈夫与子女轮流陪护,甚至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这种吵闹也那么让人羡慕。方女士回忆道。

而除了情感上的陪伴外,生病期间的支出也刺痛了方女士的眼睛:由于不信任也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方女士仅有基本医疗保险的支撑,从挂号到做手术,到住院、复查、休养,再到最终康复,前前后后共花费了方女士约3万元,相当于她4个月的工资。

对于方女士来说,这场疾病就像一次演习,让她无比清晰地预见了未来更年老、更虚弱时可能面临的困境。她说:“如果这次是更严重的病呢?如果需要长期康复护理呢?等到老了行动不便时,谁还会送我去医院?谁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守在床边?我负担得起长期高昂的护理费用吗?”方女士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养老不再是十几年后一个遥远模糊的概念,而是一个需要立刻正视的严峻问题。

如何编织养老安全网?

疾病像一记警钟,敲碎了方女士长期以来的惬意表象,促使她开始真正审视起自己的经济基础,以及未来的漫长岁月。

目前,方女士拥有一套市值约530万元的自住房(与父母共有)、一辆代步车,及约140万元存款。之前我粗略算了下,延迟退休后,我的退休年龄在54岁,如果按现有薪资水平顺利退休,那么我的养老金大概每月六七千元。然而,方女士却担忧道,原本我一直认为这些资产能保障我未来无忧,但生病以后,我陷入了莫大的怀疑。不知是不是大数据看穿了我,前几天我被推送了一组数据,说到2035年,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会达到85岁,要以这些资金支撑30多年,还是独身、年迈的30多年,我不太有信心。

方女士信心缺失的缘由有二:一是自身相对薄弱的抗风险能力。她说:“我是个比较保守的人,也不愿去研究那些所谓很好的产品,所以我一没有任何理财,二没有任何商业保险,这就意味着未来我一旦再遭遇健康或意外风险时,就只能全部依靠自己。我想作出改变,但外界的信息实在太多太杂,我不知道该如何决策。如果我现在开始购置理财和保险,我应该怎么选?会对我的养老生活有所帮助吗?”

二是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基于对自身性格、未来照护需求和生活质量的现实考量,方女士表示目前她规划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两种:要么居家养老,待身体情况不太理想后请一位住家保姆;要么将房产出售,入住高品质养老院。她说:“但了解下来,住家保姆过于昂贵,便宜的也要300元一天;而养老院则可能会限制自己的自由,且身体状况差了之后费用也会相应上涨。如果我在医疗上也要产生巨额费用,我很担心现有的资金积累能否支撑自己的养老规划。

因此,方女士想知道,从现在开始自己究竟该如何改变,才能利用现有资源编织安全网,实现有尊严的养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