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金”:低利率时代的财富配置新公式
与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象征婚姻承诺与祝福的“老三金”之金戒指、金项链和金耳环截然不同,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以及黄金ETF所组成的“新三金”资产配置公式,成为低利率时代年轻人对抗财富缩水的“秘密武器”。
货币基金作为“新三金”组合的基础,扮演着流动性管理的关键角色。由于主要以现金、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债券等高安全性的短期资产为投资标的,货币基金在保证总体风险水平较低的同时,仍可以提供较强的灵活性与优于短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尤其是拥有T+0快赎功能可实时到账的产品,更是既兼顾了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又避免了结余闲置的“浪费”。
而以“风险可控、收益稳健”为核心卖点的债券型基金则充当整个组合的收益率稳定器。尽管债券型基金由于每日都按债券交易价格计算净值、直接反映市场波动,导致回撤率相对更高,但其透明化的运作机制、丰富的产品谱系,以及随时可申赎的灵活性,配合定投策略可有效平滑波动,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周期中,往往能展现出良好的防御特性,为投资组合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
黄金ETF的加入则为组合注入了“收益率放大”基因。随着国际金价的屡创新高,黄金成为近几年的投资圈“顶流”,而与传统实物黄金相比,黄金ETF不仅解决了存储、鉴定等难题,更提供了随时买卖的便捷交易,极大提高了投资者捕捉黄金价格上涨机会的效率。
“新三金”的配置方案,为许多年轻投资者提供了兼具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潜力的投资组合,并通过资产间的低相关性来降低整体组合风险,实现“防守+进攻”的平衡。然而,对于当前极具热度的“新三金”,究竟该如何科学配置比例,却依旧是许多投资者正在探寻的答案。
如何科学配置玩转“新三金”?
所以,到底怎样配置“新三金”比例,才能在尽量保障稳健回报的同时,获得更高收益率?这一问题的核心实际不在于我们有多少资金,而在于我们有多少日常开支。
在启动任何投资计划前,建立充足的应急准备金是财富管理的首要原则——毕竟现金流的通畅,才是平稳生活、追寻资产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基础。这一资金池应至少覆盖个人或家庭6个月的基本生活开支及必要债务偿还,以抵御如失业、疾病等突发性事件导致的收入中断风险;而在如今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背景下,1年的支出金额会更加保险,也就是说,假设一人每月支出6000元,那么应急准备金建议攒出7.2万元,即使遭遇突发状况或收入中断的极端情况,这笔资金也能确保一段时间内的正常生活。
而配置应急准备金的最佳理财工具之一,就是“新三金”中的货币基金。它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我们及时取用的需求,也可在确保较低风险的同时带来更优的收益率,实现安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因此,当可投资资金未超过1年开支时,建议所有资金都优先投资于货币基金,尽量先不考虑配置其他“两金”产品。
在可投资资金金额超过应急储备需求后,就可逐步配置第二种“金”:债券型基金产品,用来追求相较货币基金更优的收益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债券型基金产品净值波动相对货币基金大,甚至可能产生较大回撤,更适合长期持有以平滑风险。所以,虽然债基收益率相对更高,但代价却是牺牲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务必要确保充足应急准备金后再进行投资。
不过,对于风险偏好较低或是资金在较短时间(如1年)内可能用于购房、购车等的投资者,比起债券型基金,我们更推荐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虽然两者投资标的与风险评级类似,但后者净值波动更小,既能够避免心理压力,又基本可以满足短期资金的保值需求;而对于资金闲置期较长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来说,可以优先考虑债券型基金,虽然其风险更高,但在收益率上相对银行理财产品有一定优势。
建议1年以上、5年以内需要使用的资金可配置债券型基金产品,如上述6000元月支出的投资者,当结余不超过7.2万元时,可全部投资于货币基金产品;而当结余超过7.2万元时,就可将超过7.2万元的部分配置于债券型基金。
而当可投资资金的金额超过了家庭5年支出总额,如上述投资者在攒出了36万元的资金后,就证明其抗风险能力已处于较高水平,可以利用此前积攒的经验与风险意识,配置风险投资资产,即“新三金”中的最后一“金”:黄金ETF。不过,我们更推荐股票ETF。虽然对比主动管理型基金,ETF复制指数的特性使其天生自带风险分散机制,也弱化了人为能力的干扰,但由于ETF股票仓位通常维持在95%以上,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比起普通主动管理型基金更大,总体来说风险更高,因此,对于资金储备不足、无法承受较大本金损失、风险偏好低的年轻投资者来说,务必要在构筑起风险屏障后慎重选择。
当然,最后仍要提醒的一点是,任何资产配置方案都应建立在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的基础之上,在具体投资前,也需要对上述3类资产配置方式的优劣进行详细了解。追求更高收益率并不意味着盲目冒险,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才能在争取高回报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