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拍卖有什么新趋势
作者:方栋巷
2025年,宋代瓷器拍卖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特征:精品价格突破亿元,普品因供应过剩而遇冷。
    

在今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宋代瓷器无疑是最受到关注的品种。特别是全球最著名的中国陶瓷私人收藏之一的伊势彦信珍藏,就有多件宋代瓷器精品,由此也引领宋瓷拍卖市场进入巅峰时刻。

皇室审美引领市场

宋代社会诸多方面皆远迈时代,审美趣味尤是如此。往昔寰宇权贵,多以金玉奇珍炫示财力,而宋徽宗却引领当时文人阶层已蔚然成风的新尚——以简素、自然、率真与含蓄为特质的美学,成就赵宋皇室的审美新标。伊沛霞在她的专著《积聚文化:宋徽宗的收藏》中指出,宋徽宗主张丹楹不施,玄漆素壁,其舍金玉而取陶匏,实需超然胸襟,这种悖离传统特权观念的审美取向,堪称中国艺术史上至为精妙的转折。

此次露面的南宋官窑青釉葵口盘直径19.2厘米,六瓣葵口设计,釉色莹润如玉,开片自然,完美复现了宋徽宗弃金玉而取陶匏的极简美学。其学术背景尤为突出:1952年起,该盘历经伦敦东方陶瓷学会、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等顶级机构借展,并收录于《The Ceramic Art of China》等权威著作,学术价值与市场溢价形成正向循环。

另外一件珍品是南宋官窑米黄釉直颈瓶。此瓶高22.3厘米,釉色温润如米汤,胎体厚重,体现了南宋官窑紫口铁足的典型特征。其流传脉络清晰,经茧山龙泉堂、井上恒一等藏家递藏,并多次亮相于《宋瓷名品展》等国际大展,成为市场追捧的学术型藏品

技术突破与审美独特性

在已经举行的拍卖会上,宋代瓷器也是瞩目的焦点。在2025年伦敦邦瀚斯春拍中,北宋至金早期钧窑天蓝釉撇口小碗以101.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73万元)成交,溢价超8倍。此碗直径仅11.4厘米,但釉色天蓝如晴空,釉面隐现细密开片,展现了早期钧窑钧汝不分的技术特征。其学术价值在于:经热释光检测确认年代,且与清凉寺窑址标本高度吻合,为钧窑断代提供了关键证据。

2025年巴黎邦瀚斯拍出的南宋至元代哥窑灰青釉葵花式三足洗,以137.94万欧元(1135万元人民币)成交。此洗直径21厘米,葵瓣口沿线条优美,金丝铁线开片纵横交错,体现了哥窑古拙厚重的审美取向。内外满施的哥釉如蒙一层薄雾,透着静穆古雅;釉面开片更是神来之笔——粗者色褐如铁,细者色黄如金,这便是哥窑标志性的金丝铁线,纵横交织成极富韵律的天然纹路。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的身世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明代《宣德鼎彝谱》将其与柴、汝、官、钧、定窑并列,足见地位尊崇,但其窑址至今仍是考古界悬案——有人据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瓷片推测与南宋官窑相关,也有说法指向龙泉章生一窑,身世谜团更添收藏魅力,其来源可追溯至美国学者赛克勒的东方艺术收藏体系。

市场对哥窑的追捧早有印证:2017年北京保利秋拍,宽仅7.2厘米的元代哥窑倭角方洗以2645万元成交;2024年纽约佳士得春拍,南宋哥窑葵口盘拍出186.5万美元。

收藏趋势与价值梯度

在近期的市场中,保存完好、传承清晰的文房器物表现突出。2017年,在中国香港苏富比艺术品秋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80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名竞标者争持近20分钟,最终以2.6亿港元落槌,加上佣金超过2.94亿港元,刷新当时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其来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日本藏家,并多次出版于《东方陶瓷学会学报》等权威刊物。

另外,一些存世量极少的造型器物,如兽面五足洗、双龙耳尊等,价格持续攀升。2016年中国澳门春拍中,一件宋哥窑兽面五足洗以1.127亿港元成交,其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釉面呈紫口铁足,开片自然,成为市场稀缺性的典型案例。此类器物因工艺复杂、烧制难度高,存世量通常不足10件,价格易受藏家情绪推动。

学术认证与市场规范化

2025年新文物保护法明确民间收藏合法性,但强调来源合法性学术认证的双重标准。业内专家指出,当前竞拍者更注重出版著录+展览历史的学术维度,学术加持的拍品溢价率可达普通拍北宋至金早期钧窑天蓝釉撇口小碗品的3~5倍。例如,2025年西泠印社春拍中,一件北宋定窑白釉狮形枕以448.5万元成交,其学术价值在于:枕面刻卷草纹,底座塑瑞狮造型,纹饰层次分明,釉色温润如玉,被专家誉为北宋定窑雕塑瓷中形神兼备的典范之作

当前,现代仿品技术的突破(如气相沉积模拟开片、激光雕刻铭文、钴60人工老化)对市场构成挑战。2025年,三维原子探针扫描技术成为主流检测手段,可精准分析釉层结构、胎体成分与烧制温度。例如,2024年西泠印社春拍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斗笠盏通过热释光检测确认年代,以1265万元成交,成为近年唯一现身孤品。

2025年,宋代瓷器拍卖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特征:精品价格突破亿元,普品因供应过剩而遇冷。藏家需优先选择官方渠道,关注器型完整性,交易前委托权威机构检测,并签订规范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