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甘正传》中有句经典的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这句台词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因为它诗意地描绘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更因为它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现实——风险无处不在。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工作、生活乃至理财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也可能是市场波动导致的财富缩水;可能是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也可能是投资失败引发的资产损失。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风险的无知。学习如何识别和管理风险,是理财的第一课,也是通往财富自由的必经之路。
正确认识风险
在理财的世界里,风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可衡量的因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一是认知风险。在理财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风险是什么”。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盲目跟风投资、听信小道消息、对产品结构一无所知等,这些都属于认知风险。它不像市场波动那样看得见,却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损失惨重。
二是通胀、通缩风险。通货膨胀是长期财富积累的最大敌人,如果你不懂得用投资去“跑赢通胀”,即使你把钱存在银行里,每年的利息可能还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钱实际是在不断缩水。而通缩通常发生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虽然看上去资金的购买力会变强,但潜在的风险依然不少。在通胀的市场环境下,个人及家庭可以采取更为积极进取的策略,在资产保值的基础上,谋求更高的收入增长;在通缩的市场环境下,个人及家庭则要采取相对保守策略。
三是利率变动风险。利率变动直接影响贷款、存款、债券等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和价格。当央行加息或降息时,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房贷利率、债券型基金净值都会发生波动,投资者若不了解利率周期,很容易买在高点、卖在低点。而对于有海外理财、投资或消费习惯的人而言,汇率波动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四是价格波动风险,其实际反映了市场的“情绪化”。股市、基金、大宗商品的价格每天都在变化,尤其是高波动性的资产,如股票,价格波动风险非常显著。面对波动风险,主要的应对方法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投资者如果没有风险承受能力,很容易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
五是流动性风险。要想让家庭生活更加安全,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就必不可少。例如,有些理财产品看似收益率高,但在需要用钱时却“卡壳”,无法及时变现,甚至要承受巨额赎回费用,这就是流动性风险。所以,我们在投资前一定要评估自己的资金使用需求,准备充足的应急准备金,避免出现“有钱无法用”的尴尬局面。
六是信用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并非遥不可及的专业投资者专属,反而常潜藏于日常金融行为之中。当投资者选择债券、P2P、非标理财产品时,其实是在把钱借给他人或机构。如果对方无法按时还本付息,就会面临信用违约风险。投资者不要听信保本保高收益率的宣传,应尽量选择信用评级高的产品,避免“踩雷”;亲朋好友间的借贷也可能出现违约,要以自己可以承受的损失为上限,借钱给别人需谨慎。
七是职业风险。工作是大多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失业、降薪、行业衰退等问题随时可能影响我们的经济状况。理财不能只着眼于资产配置,更要考虑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和可替代性,做好职业规划,在职场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八是健康风险。这是人生最大的“非系统性风险”,一场大病、一次意外,都可能瞬间掏空一个家庭的积蓄,导致家庭短期面对巨大的财务压力。同时,患者还可能会因为罹患疾病而无法工作,进一步减少家庭收入。保险是应对这一风险的重要工具,通过投保健康保险,如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来对这类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在重大疾病或治疗行为发生的时候,可以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治疗及收入方面的损失。
此外,还有一些责任风险不容忽视。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故,如交通事故、火灾等,都可能带来巨额赔偿或损失。责任保险就是为这类风险而生,一些车险、家财险,虽然金额不高,但保障全面,能够为你的“不小心”买单。
从“被动”到“主动”,做好风险管理
我们大多数人天生是厌恶风险的,因为突如其来的风险和变故会令我们的人生难以按照理想当中的规划进行,给我们带来金钱或时间上的损失。识别风险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掌控”,从建立风险意识,到分散风险,平稳应对风险。
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很多人理财失败,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风险意识薄弱。比如,看到某只股票涨了就盲目追涨,看到别人赚了钱就以为自己也能赚。真正的理财高手,不是最会赚钱的人,而是最懂得“止损”的人。
其次,分散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领域最经典的法则之一就是“分散投资”,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降低单一风险事件对整体收益率的影响。
再次,设置止损点,给风险上“保险”。无论是炒股、基金定投还是做期货,设定止损点都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帮助你在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及时退出,避免更大的损失。
最后,要构建风险保障体系。理财不能只靠“钱生钱”,更要靠“保住钱”。适当的保险保障,如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能成为家庭坚实的经济后盾,可以避免因突发风险而导致财务崩溃。
驾驭风险,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
理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各个阶段的长期过程。不同阶段,面临的风险类型和管理方式也不同。
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防范职业与健康风险。这个阶段收入不高,但未来潜力大。重点应放在提升技能、建立紧急储备金、配置基础保险上。投资方面,可以尝试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定投指数基金,建立应急储备金,逐渐培养理财习惯。
而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平衡家庭与财务风险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年人往往面临房贷、育儿、养老等多重压力。此时应注重家庭资产配置,合理安排保险保障,避免因家庭经济支柱英年早逝给家庭财务带来的风险。投资方面可适当增加稳健型产品。
对于临近退休的老年人而言,控制通胀与流动性风险尤其重要。通胀对老年人的生活影响较为明显。“人这辈子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活着但钱没了”,春晚小品《不差钱》里说的就是这种风险。退休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保本增值,避免资金缩水。应减少高风险投资,增加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例,同时保证一定的流动性,以应对突发支出。
理财,说到底是一场与风险共舞的旅程。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理财规划和风险控制,让自己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如果想要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减少因遭遇风险而导致的人生起伏,我们需要对人生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且对这些风险进行科学管理,来降低风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潜在影响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