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发行的旺季
9月初的申城,热浪依旧,自7月下旬开始的酷暑尚未消退。这段时间正是今年的新邮发行旺季,7套新邮接连发行,让人应接不暇,集邮爱好者们也不得不顶着高温去购买新邮。
然而,当新邮发行量从8月份开始跌破500万套整数关时,市场并未将这种不断小幅减量的举措视为利好,相反,绝大多数人仍然看淡新邮的后市表现。
7月27日发行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套票,发行量为570万套,首日市价为5元。发行初期 由于场内货源有限,市价回升到接近面值的5.5元。但 到了9月上旬,随着货源增多,成交价迅速下跌到3.8元附近,折扣率扩大到30.9%。而发行量69.3万版的小版张,市场价格从15元上扬到21元,涨幅达90.9%,表现较为出色。
8月1日发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是今年新邮的重点题材之一,采用了以往套票小版张的形式,450万套的发行量创下了近年新邮的最低纪录。由于题材特殊,市场对其发行初期的定位较高。发行首日以高于面值的14元登场,之后回落到13元,在12.8元附近有神秘买家不限量收购,使其价格维持在面值12元上方,这种现象被市场人士称为“实力托盘”,说明其受到了市场的欢迎。9月上旬,此套新邮的市场价上扬到18元附近。
8月8日发行的“大兴安岭”套票再次验证了市场近两年的“名言”:“你缩你的量,我跌我的价!”这套发行量仅460万套的新邮,面世价格仅为3.4元,9月上旬的交易价已下跌到2.7元附近,折扣率为32.5%。发行量同为69.3万版的小版张,市价从发行日的12元上扬至15元,涨幅达87.5%。
8月15日同时发行的“古树名木”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套票,发行量分别为470万套和490万套,市场表现十分平淡。“古树名木”套票首日市价为3元,9月上旬成交价下跌至2.7元,折扣率为32.5%。“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套票发行日的市价是2.8元,9月上旬回升到3.5元附近,折扣率由22%收窄到2.7%。
8月30日发行的“中印尼建交75周年”套票,基本上围绕2.4元面值交易,得益于450万套的发行量,但发行后市场热点有限,9月上旬市场价在2.2元附近,折扣率仅8.3%。
重点新邮表现突出
9月3日发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是今年新邮的重头戏。此套新邮与10年前发行的同题材邮票规格一样,为13枚套票加1枚小型张。由于题材重大,且邮票图稿迟至发行前3天才公示,吸引了众多集邮者的关注。发行当天凌晨,上海不少邮局门口出现了久违的排队购票者。
该套邮票发行当天,由于邮局售卖数量有限,二级市场成交价格明显上涨。套票版张的价格为20元,小型张价格是23元,涨幅分别为35%和28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小型张出现大幅高开的走势,得益于8月中旬以来近5年所发行的小型张价格整体上扬,加之此票题材重大和市场初期货源偏紧,吸引了一些短线客。9月5日,市场货源依然供不应求,小型张价格上扬到25元,套票版张的价格则攀高至33元,高开高走的态势得以维持。
此外,9月3日发行的“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纪念邮资封,以略低于邮局售价的1.5元在市场内交易,表现较为平淡。
市场的回暖与希望
应该看到,8月份以来发行的新邮已悄然出现了较明显的回暖迹象,发行后大幅打折超过30%的品种大为减少,大多数新邮围绕着邮局售价波动,高于面值的套票也不少。当然,像《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邮票的大幅走高,主要原因在于题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让大量新邮预订者感到不少欣慰。
但这种势头能否延续下去,仍需看岁末年初的市场表现。毕竟集藏者在期待的同时,也需要保持清醒。即将到来的10月至11月,是每年新邮预订的周期窗口,通常这段时间会有近期发行的新邮成为“黑马”,但大多数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当然也有个别新邮会成为持续上涨的品种。
如2024年发行的“封神(1)”小型张,在2025年新 邮预订周期阶段脱颖而出,之后价格不断震荡上扬,到今年8月25日已突破百元大关,9月上旬更是创下110 元的历史新高。受此影响,2024年发行的小型张全线回暖,“稻城亚丁”“莫高窟(2)”和“上海亚展”小型张的市价分别回升至20元、16元和12.5元。此外,今年发行的“篆书(2)”小型张也快速走高到20元,市场吸纳量增多。
从近1个月的市场表现来看,2020年之后发行的小型(全)张受到不少短线投资者的青睐,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扬升。相对而言,2020年之前发行的小型张回升力度有限。
今年前8个月的新邮发行计划,排除量大的生肖邮票,发行量已从年初的600多万套缩减至8月份的450万套,缩量幅度达25%,这是近年来较为少见的发行量下降比例。然而,市场上大量新邮的走势并不理想,绝大多数新邮在发行3个月后依然低于面值交易,这让人们感到疑惑和不解。
不过,随着今年管理层加快新邮缩量的步伐,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供求关系一定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最终实现邮市的新一轮重生。近期部分新邮小型张的上涨,虽然无法改变邮市长期积弱的状况,但也证明了市场依然存在复苏乃至活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