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能否重回“6”时代
作者:坎农
自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以来,人民币就已经开启了升值势头。目前,已逼近“7”整数关口,未来有望进入“6”时代。
    

人民币汇率稳定回升

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整体走出一个单边上涨的形态。年初以1美元兑7.3元人民币开局,随后,由于美国连续暂停降息,以及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整体呈现强势,低点在今年4月8日产生,一度触及1美元兑7.42879元人民币。不过,随后美联储降息的态势越来越明确,美元高位跳水,出现明显下跌,人民币走强,9月17日“破7.1”。

9月17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7.10关口,最高升至7.0995,为去年11月以来首次。此前一天的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报7.1163,较上一交易日上涨65点,同样创下去年11月6日以来的日间收盘价新高。

自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以来,人民币就已经开启了升值势头。近期利好消息不断,一方面美联储再次启动降息步伐;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增强,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特别是对于那些融资难、融资贵的小微企业,更低的融资成本将有助于它们更好地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稳增长,使得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信心增强,从而助力人民币走强。

中信证券跟踪发现,在美联储降息的宏观背景下,外资持续流入中国资产。目前港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中,外资占比从低位略有回暖,目前占比在66%的水平,对比2022年外资占港股投资比例79%的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前伴随国内经济修复,股市赚钱效应明显,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的态度积极。国际金融协会(IIF)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份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投入近450亿美元,创下近一年来的最高金额。其中,流入中国市场投资组合的资金占据了主要部分,8月份中国债券和股票合计净流入390亿美元。

三原因助力人民币走强

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强,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5第三季度论坛”上表示,这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他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国例外论”破产、美元信誉受损,导致特朗普交易逆转为特朗普衰退预期,美元大幅贬值;二是中国经济复苏和科创前景改善,“中国资产重估论”应运而生;三是5月中旬以来,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改善了市场情绪。

有市场分析认为,下一阶段人民币将进入新的升值周期。对此,管涛认为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偏离均衡汇率水平。实际上,当前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贬值的因素同时存在。

不过,管涛指出,利好因素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美联储恢复降息,美元指数可能进一步走弱;二是特朗普激进的贸易政策、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干预等可能进一步伤害美元国际信用;三是中美双方积极推进经贸磋商;四是中国对于外部的经贸遏压有预判有预案,科技创新也在不断焕发活力。

美元持续走弱

从国际背景看,美元走弱,客观上助力人民币升值。在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已触底反弹之际,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称,美元熊市远未结束,当前跌势“仅仅行至中途”。

市场对美元的乐观情绪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认为美国经济比预期中更能吸收进口关税带来的冲击,二是美国股市再次跑赢全球同行,三是欧洲和亚洲经济增长面临关税的负面影响,以及部分经济体的财政健康问题令投资者不安。

然而,大摩认为,美元熊市远未结束。尽管市场对美国经济韧性及股市表现持乐观态度,但这些观点忽视了美元的长期下行风险。美联储对高通胀的容忍将侵蚀实际收益率,加之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央行政策分化以及外资对冲需求增加,美元面临多重压力。

大摩研究报告的核心论点直指美联储的政策转变,即美联储现在“更愿意忍受更高通胀的威胁”。这意味着,如果市场利率在美联储引导下进一步走低,而通胀由于关税向消费价格的传导而顽固地保持在目标之上,那么美国的实际收益率将会被侵蚀,而实际收益率的侵蚀是“美元的历史性逆风”。

支撑美元的另一大支柱——“美国经济卓越论”同样面临质疑。大摩的观点是,到2025年第四季度,美国GDP增长率将放缓至1%左右,并在2026年仅略高于此水平。报告认为,这样的增长率很难支撑“美国跑赢世界其他地区”的论点。

此外,疲软的就业报告更显示招聘陷入停滞,增长下行风险凸显。低利率环境还将激励持有美元资产的外国投资者加大汇率对冲,这一行为转变势必加剧美元弱势。

外汇市场韧性增强

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表示,近年来面对高波动的国际市场环境,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人民币汇率在主要货币中表现比较稳健,不论是活力还是韧性都在增强。

“十四五”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朱鹤新介绍,从市场活力看,2024年我国跨境收支规模为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个百分点。今年前8个月,我国跨境收支同比增长10%,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持续活跃。

从市场韧性看,企业外汇套期保值的比率已经由2020年的17%上升到30%左右,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占比由16%上升到近30%。朱鹤新进一步指出,近年来面对高波动的国际市场环境,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人民币汇率在主要货币中的表现比较稳健。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这奠定了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的稳定。”朱鹤新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更加有效,外汇局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气更足。

据悉,为提升贸易外汇收支效率,外汇局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改革落地见效,“十四五”以来办理相关业务近4.6万亿美元。为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外汇局推进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十四五”以来办理相关业务近3000亿美元。为提升银行外汇展业能力,外汇局推动外汇展业改革。目前,外汇展业改革试点银行已纳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优质客户超过2.3万家,累计办理业务500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