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哑铃策略”怎么用
作者:甄爱军
在机构眼中,“哑铃策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较为有效的资产配置策略之一。该策略兼具“攻”与“守”的特性,若运用得当,能成为投资者应对市场波动的有效投资工具。
    

近期,市场主题轮动节奏加快,投资者难以精准把握主线,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包括富国基金在内的多家机构更青睐“哑铃型配置策略”(以下简称“哑铃策略”)。富国基金表示,近10年来,A股市场曾多次上演“哑铃”型配置行情,该策略已成为资金降低市场波动的重要选择。

何谓“哑铃策略”

简单来说,“哑铃策略”是一种分散化的多资产配置策略,核心特点是在投资组合中同时纳入低风险资产与高风险资产,以此平衡组合的风险与收益。而实际上,“哑铃策略”也是投资者风险偏往两端走的结果,本质上是低风险特征资产与高风险特征资产的组合。

之所以得名“哑铃策略”,关键在于其投资组合的形态:低风险资产与高风险资产分别构成组合的“两端”,占比更高、权重更大;而中等风险资产占比极少,如同哑铃中间的“杆”,整体形似哑铃。

这一策略由《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他在著作《反脆弱》中首次系统阐述了该策略,认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应通过构建“保守端”(低风险资产)与“激进端”(高风险资产)的组合来应对风险。塔勒布的核心观点是:应将部分资金投向高收益、高波动的资产,同时将大部分资金配置给收益率确定的低风险资产,而放弃收益率低效的中等风险投资。

这一逻辑的核心在于:低风险特征资产主要承担“防御”职能,为投资组合提供稳定收益、对冲市场下行风险;高风险特征资产则类似“彩票”,虽风险较高,但能为投资组合带来更高的收益弹性。

具体来看,“哑铃策略”的一端聚焦高成长性资产,例如科技股、新兴市场资产等,这类资产虽可能带来高收益率,但伴随的风险也更高;另一端则侧重防守型资产,例如高分红股票、债券等,这类资产能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率,风险更低。

不难看出,该策略的核心优势在于分散配置、攻守兼备:通过利用两端资产(或行业、风格)的低相关性,实现风险分散;同时,它能在不同市场周期与经济环境下灵活调整,适应性较强。

是否适合A股市场

这种策略是否适用A股市场?答案是肯定的。

富国基金指出,近10年来,A股市场曾多次上演“哑铃”型配置行情:从2014年金融地产与TMT板块的“双轮驱动”,到2023年“中特估”与AI板块的分化演绎,“哑铃”的两端虽会随经济周期与产业趋势动态切换,但始终围绕“防御+进攻”的核心逻辑展开,成为不同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有效生存策略”。

具体来看,不同时期的“哑铃”行情呈现出不同特征:

2024年至今,“哑铃”型配置主要围绕“高息资产”与“大科技板块”展开。由于市场利率持续处于低位,红利风格资金向确定性更高的银 行板块集中,银行板块持续跑赢大盘,成为“防御端”的“压舱石”;而“成 长端”则从泛科技领域向细分赛道收缩,2025年以来,资金更倾向于布 局市值下沉的小微盘科技股。

2023年“中特估”与AI是“哑铃”配置的核心线索。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低估值、高股息的“中特估”板块受资金追捧,成为“防御端”的主力;与此同时,生成式AI技术突破引发产业革命预期,TMT板块则成为“成长端”的绝对主线。

而在2014—2015年,当时的“哑铃”行情还带着鲜明的“旧动能”烙印。彼时处于经济转型初期,传统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力——金 融地产作为经济“压舱石”,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基建板块受益于政策 发力,共同构成哑铃的“防御端”;而移动互联网浪潮初起,智能手机普 及催生APP经济爆发,TMT板块成为“成长端”的代表。

富国基金特别强调,“哑铃策略”的有效性往往对应特定市场环境:当经济增速偏弱、但产业更迭节奏加快时,“哑铃策略”的优势会更突出。具体来说,在经济景气回落期,整体投资回报率下行,高股息红利资产会成为资金的“避风港”;而科技成长板块与总量经济关联较弱,其表现更多由产业趋势主导,且在经济弱市中,新兴产业政策更易形成催化,推动板块行情。

如何通过基金操作

那么,在基金投资中,该如何具体操作“哑铃策略”?又有哪些工具可用?

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哑铃策略”可通过“股票+债券”的搭配实现——这背后依托的是“股债跷跷板”效应:股市与债市往往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即债市上涨时股市多下跌,股市上涨时债市多下跌,二者低相关性可有效平衡组合风险。

具体到投资工具,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较为便捷的选择。投资者可通过“低风险防御资产+高风险弹性资产”的组合布局“哑铃策略”:一方面配置风险较低、防御性强的红利ETF与债券型ETF;另一方面配置风险较高、收益弹性大的股票型ETF(例如科技成长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风险资产的选择上,需结合不同阶段的市场行情,挑选适配的产品,才能实现更理想的收益率。例如近期市场中,若选择科技主题股票型ETF,收益率表现会优于其他类型产品。

“防御端”的工具选择上,红利ETF与债券型ETF均可作为核心标的:红利ETF主要跟踪各红利指数,属于股票型基金中“风险较低、收益中等”的类型,能提供相对稳定的股息收益;债券型ETF收益稳定性更强,波动幅度更小,是组合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选择时可优先关注流动性好、信用风险低、波动小、回撤控制能力强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