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年内涨超1000美元/盎司
今年1月初、4月初,国际金价连续发动两轮疯狂上涨,使得国际金价从年初的2600美元/盎司迅速攀升到3400美元/盎司。经历了4个月的横盘,8月下旬以来,国际金价从3300美元/盎司起步,再次开启疯狂上涨模式。
9月2日,国际金价突破3500美元/盎司;9月8日,破3600美元/盎司;9月23日,一举突破3800美元/盎司。目前,以每盎司黄金现货价格来看,年初以来已经上涨了1200美元/盎司。
截至9月29日盘中,伦敦金现货价格最高升至3819美元/盎司,今年年初以来涨幅达45%;COMEX黄金期货价格则升至3848美元/盎司,年初以来涨幅46%,远超国际金价2024年27%的全年涨幅。
从长期走势看,黄金牛市已延续较长周期。自2023年起,伦敦现货黄金与COMEX黄金期货便开启持续上涨模式,截至目前累计涨幅已分别超100%、102%。而从年内行情来看,伦敦现货黄金年初从2625美元/盎司起步,3月中旬突破3000美元/盎司关键关口,4月下旬攀升至3500美元/盎司,9月更是站上38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
对于本轮金价持续冲高的原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黄金是对全球流动性、通胀形势高度敏感的资产,同时具有较强的避险属性。除全球央行购金以外,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基调、美国持续扩张的财政压力、美国二次通胀风险和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都是推动金价上行的重要催化因素。
黄金成最可靠“避风港”
世界黄金协会(WGC)的月度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夏季的缓慢开局后,投资者在8月重新涌入黄金ETF,流入53吨,价值55亿美元,流入速度较7月增加了1倍以上。WGC表示,8月金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是,随着美国劳动力市场显示出快于预期的降温迹象,市场调升了美联储降息预期。
此外,分析师普遍预计,资金弃债投金的进程还将持续。“债券义勇军”一词的发明者、Yardeni Research的总裁亚德尼称:“投资者担心各国财政扩张过度,担心日本、法国和英国可能发生债务危机。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将黄金添加到他们的投资组合中,以此来避险和抵御金融不稳定因素。”除了避险,他称,资金向来也会流向有上涨动能的资产,目前黄金有,而债券没有。
盈透证券(Interactive Brokers)的首席策略师索斯尼克称,如果只是单纯的债券收益率上升,那么投资者确实倾向于因收益率走高而买入债券,但如果这种收益率走高是因为投资者担心发生债务危机,就像在法国或某种程度上在日本看到的那样,则债券收益率走高也无法令投资者购债。
事实上,不仅弃债投金,黄金目前正逐渐被投资者和分析师视为终极、唯一的避险资产。瑞穗银行的经济与战略主管瓦伦森直言,投资者已开始担心“围绕全球不可持续债务、地缘政治动荡和美元作为法定货币持续贬值的结构性风险”,黄金因而逐渐被视为“终极价值储存工具”。
财富管理机构Pangaea Wealth的首席执行官乔丝特称:“作为价值投资者,包括美国政府债券在内的全球政府债券的投资价值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糟糕。当你对债券持负面态度时,你需要一个替代方案。同时,美国各类政策波动非常大,这些政策要么是意外,要么就是故意想削弱美元,这对黄金来说也是积极的。”
“美元将成为特朗普政府各种政策的释放阀,而黄金是对弱势美元的保护措施。”瑞士百达的多资产联席主管朗姆吉也称,“类似情况在20世纪70年代曾出现,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也向美联储施压,要求其在通胀风险前仍保持低利率,结果导致美元暴跌,金价上涨300%。”
高盛分析师团队预计,在政治干预央行独立性加剧的背景下,如果投资者继续将部分美债持仓转为黄金,金价可能会进一步涨至近5000美元/盎司。
央行储备格局发生巨变
近日,资管机构Crescat Capital宏观策略师塔维·科斯塔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一组数据引起热议。数据显示,除美联储外,全球央行储备中黄金占比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越美国国债,这宣告了黄金正式登顶全球央行储备资产。
从市场供需与资金流向来看,黄金投资需求与央行购金共同构成支撑。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高金价环境下,二季度全球黄金投资总需求量达477吨,同比大增78%;全球黄金ETF净流入170吨,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黄金ETF创有记录以来最强季度表现,二季度流入464亿元人民币(合65亿美元),持仓增加61吨。报告分析,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与金价上涨势能的叠加,是投资需求激增的主要原因。
从央行购金层面来看,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成为金价稳定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数据显示,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8月末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较7月增加6万盎司;黄金储备余额占同期外汇储备余额的比重环比上升0.23个百分点至7.64%,刷新历史新高。
世界黄金协会报告亦指出,2025年二季度全球央行共增储黄金166吨,尽管购金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购金量仍处于显著高位。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CBGR)显示,超过九成(95%)的受访央行认为,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这一比例创下自2019年首次针对该问题进行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较2024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17个百分点。
该调查还发现,近43%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增加自身黄金储备。即便金价屡创新高,且全球央行已连续15年净购入金,各央行依然对黄金青睐有加。
世界黄金协会全球央行兼亚太区负责人樊少凯直言:这很好地反映出当前全球的金融与地缘政治环境的特点,在充满不确定性与动荡局面的当今世界,黄金依然是一项战略性资产。利率、通胀与不稳定局势等问题令全球央行忧心忡忡,这些都是促使其选择增储黄金来抵御风险的原因。
研究机构认为,黄金与美债储备变化实际上是国际政治动荡与地缘风险加剧的具象投射。
长江证券于博团队发布研报称,三大因素重塑了央行资产配置逻辑。
首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裂痕加深,美欧日英冻结俄罗斯储备资产事件,强烈冲击全球信用体系,俄罗斯率先加速囤金,此事成为各国央行购金的直接诱因。
其次,美国自身债务高企透支了美元信用。截至2024年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达124.3%,单位新增债务对应的GDP值趋势性下滑。在技术进步尚无法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经济产出的背景下,美国偿债能力受限,只能通过“债滚债”、印钞稀释债务等方式短暂缓和债务压力,但这些做法都是以透支美国主权信用为代价。因此,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减持美元资产,购置更为安全、且抗通胀的黄金。
第三,全球秩序面临重构也推动央行购金以规避政治风险。具体来看,美国政治极化日益严重,一方面导致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削弱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稳定性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美国对外政策的工具化倾向,这促使各国央行,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倾向于通过增持黄金来对冲美元体系可能出现的结构性风险。
此外,在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过程中,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风险。因此,新兴经济体出于发展、安全等因素考虑,多会选择减持美元资产、增持黄金。
后市继续看涨
今年以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累计大涨约1200美元/盎司,年内涨幅高达41%,领跑全球大类资产。然而,国内外多家机构普遍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黄金上涨趋势仍未结束。
在美联储降息、各国央行购金以及避险需求走强等多因素的背景下,国外多家机构也上调了后续对黄金的目标价。
摩根士丹利则将国际金价2025年四季度目标价设定为3800美元/盎司,强调金价与美元指数负相关仍是关键定价逻辑。
瑞银指出,在地缘政治或经济状况恶化的风险情况下,不排除金价2026年升至4000美元/盎司的可能性。
美国银行的分析师也预计,到2026年上半年国际金价将触及4000/盎司美元高位。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称,预测2026年中国际金价升至4000美元/盎司,尾部风险情境下达到4500美元/盎司;而极端情况下,若仅1%私人持有美债资金流入黄金市场,金价将逼近5000美元/盎司关口。
高盛近日还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黄金成为投资者最青睐的多头交易,其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发达市场股票。数据显示,看好金价走高的投资者与看空者的比例接近8比1,凸显出市场压倒性的乐观情绪。
高盛的分析师们还看好黄金矿业股。他们指出,近几个月来,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由于央行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需求强劲,预计黄金开采类股票也将凭借同样的上涨势头而上涨。
从整体来看,机构普遍认为,黄金在债务周期尾部作为“锚定资产”和“系统性避险工具”的重要性正重新凸显。
中长期来看,预计特朗普在获得贸易关税权力、国会财政权力之后,其政策或将延伸至货币领域,推动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届时美联储配合降息甚至重启QE的可能性不容忽视。美国持续财政扩张与不断攀升的巨债正侵蚀美元信用,加速“去美元化”进程,从而对金价构成长期支撑。此外,全球央行购金需求预计延续,也将推动金价中枢稳步上移。
银河证券最新研报同样认同黄金在中长期维度上的配置价值。利率下行有利于提振黄金表现,同时美元走弱与美国赤字扩大引发的货币贬值担忧,也在助推资金转向黄金。此外,全球央行尤其新兴市场持续增持黄金,为金价带来稳定而结构性的买盘支撑。